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7月25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燃集团”)总部大厦启用暨20周年庆典启幕仪式在深圳举行。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中燃集团很荣幸能参与到深圳与罗湖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来。”中燃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中燃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及深圳这座城市血肉相连。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在中燃二十年的探索和跋涉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和展现。未来中燃将立足深圳总部,紧抓湾区机遇,深耕全国市场,促进国际合作,践行企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深圳当前正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包容开放的理念、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利好的服务政策,可为中燃集团的业务拓展和布局提供广阔平台。而中燃集团亦可乘势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挖掘全业态增长潜能、打造高精尖人才队伍,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建设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提供新动能。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企业之一,中燃集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构建了以管道天然气业务为主导,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车船燃气、暖居、新能源、配售电充电站以及燃气设备、厨房用具制造、网络电商并举的全业态发展结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中燃集团当期实现天然气售气总量367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17.6%;总收入增长26.1%至882.3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溢利录得80.5亿港元。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势将加快。作为行业龙头,中燃集团正以“绿色城市运营商”作为全新定位,稳步向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

事实上,中燃集团数年前便以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使业务布局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推进自身业务向低碳高效转型,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打造了行业低碳发展标杆:自2016年起,中燃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号召,开展“气代煤”工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截至 2022年3月底已接驳用户约800万户。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中燃集团还创新寻求气电耦合模式,更首创智能微管网技术,高效推进农村能源清洁替代和转型发展。自2017年至今,中燃集团已帮助国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亿吨,相当于一年为地球种植163.9亿棵树。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今年6月,中燃集团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报告”,明确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净零碳排放路线,并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降低50%、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在绿色低碳和能源技术创新领域,中燃集团已颇有建树。据中燃集团介绍,其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技术的耦合应用:源侧采用污泥发电、分布式光伏等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源侧网;网侧以虚拟电网的概念,从中燃多年深耕的售电领域,不断打通源侧和负荷侧的物理阻隔;从储侧则加大储能技术的使用,包括电化学蓄电、物理蓄电、盐溶蓄热、冰蓄冷等,为能源供应侧的调峰调频形成快速的响应能力;荷侧则成为“源-网-储-荷”这条能源生态链的最终指向。通过以上技术的耦合应用,中国燃气可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用能解决方案,精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过程碳排放。

除了运用技术手段构建低碳生态链,中国燃气还打造了绿色产业朋友圈。公开资料显示,中燃集团已和中石化、中海油、隆基股份、百度、环交所、东风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巨头及单位展开业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绿色供应链体系,实现“1+1>N”的聚合效应。

此外,中燃集团在零碳能源系统、绿色先行示范区体系、低碳工业园区、生态碳汇、碳足迹碳捕捉碳核查等方面积极进行实践和摸索,通过构建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赋能零碳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让企业朝着智慧、绿色的方向转型。

“中国燃气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国家‘碳中和’目标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行动贡献力量。”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我们深知,只有采取切实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我们除了要求自身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也将携手上下游共同迈向低碳、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未来,打造‘合纵连横’的低碳生态圈。”

未来,中国燃气将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在能源管理、技术和服务网络等领域的优势,积极与政府和各界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助力国家双碳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绿色美丽新世界持续作出贡献。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02/07/2022 12:39
下一篇 08/08/2022 19:28

相关推荐

  • 强化跨界融合枢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兵工学会与投资联合体座谈

    为打造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融通协作,进一步强化跨界融合枢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2021年8月24日,中国兵工学会与“科创中国”投资联合体在北京召开对接会。 “科创中国”投资联合体秘书处、军事科学院、军工安防与应急产业中心及兵工学会咨询中心部分人员参加会议。会上,中国兵工学会安玉德副秘书长、投资联合…

    24/08/2021
  • 政企携手保冬供 河北老百姓这个冬天不再冷了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在召开的2023~2024年采暖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会议中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华北地区采暖季即将来临,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农村气代煤用户冬季用气保障始终牵动着河北省各级政府及各大燃气企业的心。 10月7日,河北省省长王正…

    01/11/2023
  • 东京奥运举办可能性极大?菅义伟称将探讨观众入场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5月28日,日本财务相麻生太郎表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的可能性变得极大”。当天,日本首相菅义伟还表示,将朝着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让国内观众入场观赛的方向,展开探讨。 据报道,5月28日,日本财务相麻生太郎在财务省内召开的海关关长会议上表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的可能性变得极大”。 此外,由于运…

    30/05/2021
  • 首届中国屏联网大会胜利召开,党建智屏融媒百城万屏活动启动

    在“十四五”期间,屏联网产业将形成完备而清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06/2021
  • 王石在2024电力建设科技发展大会上呼吁:碳中和让世界更美好

    7月25日,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主办的2024电力建设科技发展大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以“碳中和·让生活更美好”为主,发表演讲。他站在消费侧的视角,与众多电力企业、新能源企业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碳中和的深远意义,并分享了万科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实践与成果。 王石首先对…

    26/07/2024
  •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新变化

    商业航天已逐渐成为太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使用者,这与冷战时代的“太空竞赛”形成鲜明对比。在“太空竞赛”时期,政府几乎完全控制了太空活动的资金和管理,但是太空已不再是过去作为超级大国争夺地缘政治霸权的舞台,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由人类好奇心和征服欲所驱动的新兴产业。在这个新兴疆域之中,充满野心和壮志的勇敢者们将开启新一轮的“淘金梦”,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合作和竞争,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将成为人类宇宙开拓史的一部分。

    23/06/2021
  • 印度央行本月内将在零售领域试验数字货币

    11月2日,印度央行行长达斯宣布,将在本月内在零售领域进行数字货币的试验。印度央行11月1日已经开始在批发领域对数字货币进行试点。达斯没有明确零售领域数字货币的试验时间。达斯表示,推行数字货币面临技术、进程等多方面的挑战,央行需要尽可能平顺数字货币的推进,因此,央行需要保持耐心,不急于推进。 达斯指出,央行的数字货币此…

    03/11/2022
  • 朝中社刊发文章谴责韩美全面终止《导弹指南》

    当地时间5月31日,朝中社刊发朝鲜国际问题评论员的署名文章,谴责韩美全面终止《导弹指南》。 文章称,终止《导弹指南》使得韩国可以突破射程最高800公里限制,开发能够覆盖朝鲜全境及周边国家的导弹。这再次表明谁才是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主谋。 文章还表示,美国放开韩国导弹开发的限制,试图在朝鲜半岛和周边地区进一步激化军备竞…

    31/05/2021
  • 欧洲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10月

    11月8日,欧洲联盟下属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公报说,欧洲今年10月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近2摄氏度。 公报说,受暖流影响,奥地利、瑞士、法国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区10月气温创历史新高。此外,欧洲地区气候差异扩大。与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相比,南欧大部分地区今年…

    09/11/2022
  • 国家外汇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12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会议提出,扩大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完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完善直接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以“零容忍”…

    15/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