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7月25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燃集团”)总部大厦启用暨20周年庆典启幕仪式在深圳举行。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中燃集团很荣幸能参与到深圳与罗湖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来。”中燃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中燃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及深圳这座城市血肉相连。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在中燃二十年的探索和跋涉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和展现。未来中燃将立足深圳总部,紧抓湾区机遇,深耕全国市场,促进国际合作,践行企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深圳当前正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包容开放的理念、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利好的服务政策,可为中燃集团的业务拓展和布局提供广阔平台。而中燃集团亦可乘势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挖掘全业态增长潜能、打造高精尖人才队伍,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建设天然气贸易枢纽城市提供新动能。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企业之一,中燃集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构建了以管道天然气业务为主导,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车船燃气、暖居、新能源、配售电充电站以及燃气设备、厨房用具制造、网络电商并举的全业态发展结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中燃集团当期实现天然气售气总量367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17.6%;总收入增长26.1%至882.3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溢利录得80.5亿港元。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势将加快。作为行业龙头,中燃集团正以“绿色城市运营商”作为全新定位,稳步向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

事实上,中燃集团数年前便以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使业务布局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推进自身业务向低碳高效转型,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打造了行业低碳发展标杆:自2016年起,中燃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号召,开展“气代煤”工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截至 2022年3月底已接驳用户约800万户。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中燃集团还创新寻求气电耦合模式,更首创智能微管网技术,高效推进农村能源清洁替代和转型发展。自2017年至今,中燃集团已帮助国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亿吨,相当于一年为地球种植163.9亿棵树。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今年6月,中燃集团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报告”,明确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净零碳排放路线,并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降低50%、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在绿色低碳和能源技术创新领域,中燃集团已颇有建树。据中燃集团介绍,其综合能源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技术的耦合应用:源侧采用污泥发电、分布式光伏等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源侧网;网侧以虚拟电网的概念,从中燃多年深耕的售电领域,不断打通源侧和负荷侧的物理阻隔;从储侧则加大储能技术的使用,包括电化学蓄电、物理蓄电、盐溶蓄热、冰蓄冷等,为能源供应侧的调峰调频形成快速的响应能力;荷侧则成为“源-网-储-荷”这条能源生态链的最终指向。通过以上技术的耦合应用,中国燃气可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用能解决方案,精准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过程碳排放。

除了运用技术手段构建低碳生态链,中国燃气还打造了绿色产业朋友圈。公开资料显示,中燃集团已和中石化、中海油、隆基股份、百度、环交所、东风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巨头及单位展开业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优化绿色供应链体系,实现“1+1>N”的聚合效应。

此外,中燃集团在零碳能源系统、绿色先行示范区体系、低碳工业园区、生态碳汇、碳足迹碳捕捉碳核查等方面积极进行实践和摸索,通过构建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赋能零碳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同时,让企业朝着智慧、绿色的方向转型。

“中国燃气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国家‘碳中和’目标及全球的气候变化行动贡献力量。”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我们深知,只有采取切实行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我们除了要求自身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也将携手上下游共同迈向低碳、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未来,打造‘合纵连横’的低碳生态圈。”

未来,中国燃气将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充分发挥自身在能源管理、技术和服务网络等领域的优势,积极与政府和各界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圈,助力国家双碳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绿色美丽新世界持续作出贡献。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02/07/2022 12:39
下一篇 08/08/2022 19:28

相关推荐

  • 11月份社会融资新增2.61万亿元——货币政策加力实体经济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6204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明显多增是11月金融数据的亮点。多增部分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直接融资。“政府债券发…

    13/12/2021
  • 粤港澳大湾区首批中老国际班列始发

    12月3日下午,两趟满载货物的中老国际班列分别从深圳和广州始发,到达云南昆明后将沿着新开通的中老铁路行驶,抵达老挝万象。这两趟班列共装有107个集装箱,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开往老挝的国际班列。 从深圳平湖南站首发的“湾区号”中老国际班列由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该班列满载35个集装箱。班列到…

    04/12/2021
  • 王石在2024电力建设科技发展大会上呼吁:碳中和让世界更美好

    7月25日,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主办的2024电力建设科技发展大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以“碳中和·让生活更美好”为主,发表演讲。他站在消费侧的视角,与众多电力企业、新能源企业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碳中和的深远意义,并分享了万科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实践与成果。 王石首先对…

    26/07/2024
  • 5081场安全专项培训、3902场安全宣传活动、703场应急演练——中国燃气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动员部署、排查整治、集中攻坚、巩固提升四个阶段进行,今年进入集中攻坚阶段。近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00384.HK,以下简称“中国燃气”)各区域、各项目公司严格按…

    23/08/2021
  • 中国燃气严打偷盗气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随着各地气温骤降,供暖进入冬峰时节。然而,各地燃气企业在稽查时发现,偷盗燃气、故意破坏燃气设备事件仍时有发生,不仅涉嫌违法犯罪且极易引发公共安全事故。为坚决打击偷盗燃气违法行为,保障燃气安全稳定供应,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燃气”)日前联合各地政府部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代号为“雷霆行动”的打…

    24/01/2024
  • 巴黎和平论坛总干事瓦伊斯:欧洲有责任在中美之间寻找一条平衡的外交道路

    2023年4月4日,巴黎和平论坛创始人兼总干事、法国前外交与欧洲事务部政策规划主任贾斯汀·瓦伊斯(Justin Vaïsse)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前夕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发表演讲,并与CCG理事长王辉耀展开对话,围绕中欧关系发展新路径和新机遇、多边主义实践和全球治理改革分享见解。 CCG秘书长苗绿首先为与会者介绍了…

    06/04/2023
  • 中国燃气标普ESG评分优于全球77%参评同行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备受认可

    中国燃气(0384.HK)在2024年度标普全球(S&P Global)ESG报告评分中获得64分的优异成绩,该评分超过全球77%的燃气企业,并处于国内燃气行业领先地位。标普全球ESG评分的提升突显集团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和显著进步。 标普ESG评分采用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估(CSA)的方式,衡量企…

    27/09/2024
  • 人类寿命极限是多少岁?研究:人最多能活150岁

    原标题:人类寿命极限是多少岁?研究:人最多能活150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岁?美国CNET科技资讯网26日报道称,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Gero研究发现,人类最多能活到1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开始下降,比如80岁老者恢复健康需要的时间是40岁中年人的3倍。而人类之所以会衰老正是由于修…

    27/05/2021
  • 首届中国屏联网大会胜利召开,党建智屏融媒百城万屏活动启动

    在“十四五”期间,屏联网产业将形成完备而清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06/2021
  • 央行将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

    记者3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定于2021年12月21日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套,包括冰上运动项目纪念钞和雪上运动项目纪念钞各1张。冰上运动项目纪念钞为塑料钞,雪上运动项目纪念钞为纸钞。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采取预约兑换方式发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预约承办银行于2021年12月14日至16…

    05/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