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当前为什么要全面降准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连平:当前为什么要全面降准

央行于7月9日下午宣布7月15日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什么在大宗商品价格迅猛上涨,PPI具有较大上升压力的情势下,有关方面会考虑推出具有政策扩张含义的举措呢?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持续恢复过程中,但实体经济仍遭遇一些困难,下半年需要金融给予更加有力和针对性的支持。一方面,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使得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成本激增,导致很多企业的经营利润遭受侵蚀,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受到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冲击。因此,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稳定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上半年信用债融资条件不佳进一步推升了本来就旺盛的企业间接融资需求。由于上半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所收敛,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仅完成全年下达限额的29.25%,明显滞后于去年同期的约40%。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确定性较高,尤其是三季度可能迎来集中放量。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宽裕。尤其是商业银行是市场购债的主体,需要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推动贷款利率平稳回落。

然而,目前银行系统的广义流动性似乎有些捉襟见肘。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今年一季度创出77.15%的历史新高,超过了一般认可的75%的警戒线。5月末行业存贷比已经达到82.32%。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一季度末存贷比分别为75.73%、74.24%、83.63%、80.71%和89.08%,后三家均已超过80%;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季度末存贷比则普遍超过90%,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贷比甚至超过100%。目前,中国银行业存贷比状况是十分罕见的。尽管商业银行存贷比是个监测指标,但其水平之高反映银行体系负债紧张的状况不能不引起重视。2021年初以来,银行业各项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已降至9%以下,而信贷增速则仍在12%以上,表明未来存贷比依然存在上行压力。在主要负债来源增长明显慢于资产增速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货币市场融资来源,除去准备金和备付金,未来大中小银行能够提供的信贷增量可能较为有限,在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方面很可能力不从心。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其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上述局面不能及时得到改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很可能大打折扣。这一点在居高不下的货币乘数和持续下降的超储率上似已得到以印证。广义流动性欠宽松是多重因素导致的。一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量偏少。今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很少为银行系统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二是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较往年慢2个百分点左右,财政存款支持力度不够。三是流向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较快,导致资金持续流出传统意义上的存款范畴。2019年以来,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一直稳中有升,5月末达到9.35%,为近两年半来的新高。今年以来,贷款余额增速与存款余额增速之间的差额明显扩大,5月末已经达到3.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银行业要发挥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亟待改善负债状况。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仍需货币政策支持,全面降准迫在眉睫。下半年,经济增速稳步趋缓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适度偏松的必要性上升。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很可能会提速,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上行,这都需要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下半年MLF到期数量达到4.15亿元,降低存准率释放低价流动性进行替代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为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创造有利条件。在近期银行存款定价机制调整的背景下,通过降准来改善资金来源和降低负债成本,使两者相互匹配和有机结合,可能会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从大中小银行的情况综合来看,当前不仅是中小银行存贷比相当高,大银行该指标同样也处在高位。因此,所需要的是全面降准而不是局部降准,这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十分有必要,也很迫切。我们认为,三季度有必要全面降准1-2次,下调准备金率0.5-1.0个百分点,累计释放长期可用资金约1.1-2.2万亿元,而7月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降准窗口期。

由于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开展经营,降准后释放的资金将主要流入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和优先支持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缺少流动性,亟待资金支持运营,重点项目也是“等米下锅”,再加上监管要求明确且严格,企业获得信贷后应该会用于自身需要,否则就违规了。因此不必担心降准对股市和房市带来的刺激。事实上,按目前银行的信贷体制和监管政策,全面降准后带来的信贷增量投放实际上是定向的。

此次降准表明稳健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偏松操作,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趋势性大幅宽松,市场不宜过度解读。

连平:当前为什么要全面降准

  (本文作者: 连平、王好。来源:新浪意见领袖专栏)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09/07/2021 22:25
下一篇 09/07/2021 22:31

相关推荐

  • 李克强对防灾减灾救灾、防震减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李克强对防灾减灾救灾、防震减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夯实全社会防灾减灾基础 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 王勇出席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防灾减灾救灾、防震减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自然灾害多…

    23/06/2021
  • 美联储连续四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3.75%至4%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连续六次加息,也是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当天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 美联储在会后发布的声明中说,近月来美国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

    03/11/2022
  • 大数据定量分析下对未来世界主要冲突演变的预判

    在百年变局下实现民族复兴大业,需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恰当的应对。这需要准确预测未来几年世界格局的变化,尤其在全球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时,需要通过同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中美博弈、巴以冲突、俄乌冲突、多极世界的发展,以及全球多维度困境,找到应对之策。(想要了解本文判断依据的具体模型构建,请详细阅读文后的“参考文献”。)

    13/08/2024
  •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充分发挥巨灾保险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近期,云南、青海先后发生地震,引起人们对巨灾保险的关注。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巨灾保险还存在一些短板,未来要充分发挥巨灾保险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梁涛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云南、青海地震发生后,银保监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要求各监管机构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救灾救治工作,银行保险…

    01/06/2021
  • 全球超算500强新榜单:日本蝉联冠军 中国上榜最多

    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28日揭晓,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继续位列榜首。中国共有186台超算上榜,上榜数量较此前有所减少,但仍蝉联第一。 本次榜单显示,“富岳”接受特定测试时的运算速度达每秒44.2亿亿次,是排名第二的美国“顶点”超级计算机的约3倍。“富岳”的峰值速度超过每秒100亿亿次,一些机构称其为全球首台…

    02/07/2021
  • 国际航协:10月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同比下滑13.6%

    12月1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数据显示,市场不利因素影响下,2022年10月全球航空货运需求按照货运吨公里计算,同比下降13.6%,运力同比下降0.6%。国际航协表示,这是自今年4月份以来全球货运需求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国际航协理事长威利·沃尔什表示,航空货运在持续的逆风中仍韧性十足。10月份货运需求虽低…

    02/12/2022
  • 经济日报:顺势而为迎接“银发经济”

    面对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能否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促进老年产业发展及相关服务消费增长,将是一道全新的必答题。目前,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等任务,已迫在眉睫,我们要做好全方位准备。 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0%。对照…

    28/05/2021
  • 创多项记录!中燃集团与延长石油联手,用先进生产力造就行业新地标

    从“一张蓝图”到“一幅实景”!8月31日,位于江苏泰兴的延长中燃泰兴项目(一期)建成中交。随着各方代表在中交证书上签字,标志着延长石油首个省外大型化工项目正式从建设阶段进入试车阶段。 作为石化行业知名的大型项目,泰兴轻烃深加工项目是中国燃气和延长石油联手布局在长三角的首个实体化工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

    03/09/2022
  • 国际能源署:能源危机或将加速能源结构变革

    10月27日,国际能源署在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能源危机令全球能源系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凸显,或将推动各国及国际组织采取长期措施加速结构性改革,深刻改变现有能源供应体系。国际能源署表示,地缘政治冲突和世界经济问题导致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市场发生巨震,暴露了能源市场依旧非常脆弱的现状。这一机构…

    28/10/2022
  • 专访王思强: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观与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作为科技创新之源,基础研究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决定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时代特征,理性客观地分析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充分自信地探索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2/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