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12月27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推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评估框架,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审批并开展持续监管。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

会议要求,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妥有序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依法加强对资本和平台企业监管,持续做好头部网络金融平台整改工作。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会议还要求,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办法。稳步推进债券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货币、票据、黄金、衍生品等市场管理制度。实施好存款保险制度。支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强对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健康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加强金融业综合统计监测分析。持续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与管理。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推动国库更好服务社会民生。落实《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推动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落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28/12/2021 20:33
下一篇 28/12/2021 20:40

相关推荐

  • 日本机床订单额两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11月11日,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机床订单额(速报值)同比减少5.4%,降至1411亿日元。这是自2020年10月以来,首次低于上年同月。外需减少2.4%,降至965亿日元。美国与欧洲的通货膨胀和加息导致经济衰退隐忧,对订单产生影响。来自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需求正在下滑,从芝浦机械的10月订单额来看…

    11/11/2022
  • 科技创新加速川渝中小银行金融数字化转型

    中等规模以上的银行,大部分已把数字化转型纳为核心战略。资产规模在2000亿以下的偏小型的银行,大部分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数字化战略不清晰、数字化与业务结合不紧密,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解决好业务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最大问题,如何平衡好现实业务压力与技术投入关系,解决好长期和短期利益的结合置关重要。一是要建立数字化转型的一把手工程,以应对新发展格局下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围绕长期目标做好顶层设计,统一各部门思想认识,二要让数字化转型为银行自身业务发展战略服务,通过挨心系统重构,提升业务质量标准,支撑业务扩展,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业务效率,降低展业成本,推动业务模式创新;三是强化实施落地,大力运用企业建模等方法论和科技工具箱,改造业务流程,强化风控管理,降低业务成本。

    04/04/2022
  • 国药灭活疫苗Ⅲ期临床数据发布:两针接种14天后保护力超七成

    5月26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IF45.54)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发表的《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成人COVID-19感染的保护效力评价》(“ Effect of 2 Inactivated S…

    27/05/2021
  • 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小幅增加

    11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增加7000至22.5万,仍接近历史低位。数据显示,上周波动较小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减少250至21.875万。同时,截至10月29日一周,美国全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49.3万,环比增加了6000。反应投保人员中正…

    11/11/2022
  • 城燃巨头首次牵手百度 中国燃气与百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9月17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燃气,00384.HK)和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燃气集团执行董事、执行总裁黄勇,执行董事、副总裁刘畅,百度CTO王海峰,百度智能云副总裁杨兆明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充分发挥所在发展领域的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在智慧城市建…

    20/09/2021
  • 澳大利亚央行年内第七次加息

    11月1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85%,同时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25个基点至2.75%。这是澳央行今年第七次加息。新冠疫情暴发后,澳央行曾三度降息,将利率降至0.1%的历史低位,但随着国内通胀水平不断攀升,澳央行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加息。澳统计局上月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

    02/11/2022
  • 扬州抗疫首次0新增:看不见的燃气保供“后方战场”

    自8月以来,扬州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政府的紧密调控、群众的守望相助、企业的全力支持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8月23日,江苏省扬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22日0-24时,全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这是自7月27日当地疫情爆发以来,扬州首次实现单日“零新增”。 盛夏时期,扬州人民同心协力,在高温中防控疫情。作为…

    24/08/2021
  • 2023年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4月20日上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研究院合办的“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三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在主持中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以及《世界经济展望报…

    24/04/2023
  •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 —— “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 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新冠肺炎危机不仅彰显了信息通信技术对社会持续运转的关键作用,还凸显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令人震惊的数字不平等现象。因此,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5月17日)的主题确定为:“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2021年5月15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了同题专题研讨会。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阿里研究院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群体,聚集关注中国信息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学者及领域内专家,以“ 开放分享 、 相互学习 、 平等争鸣 、 文责自负 ”为原则,共同研讨信息社会发展问题,致力于传播信息社会理念、增进信息社会共识、创新信息社会理论、指导信息社会实践。

    15/05/2021
  • 共建、共治、共享 ——第三次分配与城乡互助合作保险生态圈新范式[全文]

    “社会”和“契约”本义都包含了平等自愿、民主管理、共同利益、权利义务、互相依赖、互助合作等内容。政府层面的政策制度等“契约”,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公共品特点;市场层面的契约以合同为代表,具有市场化、营利性、私有品特点;社会组织的契约,具有人合性、非营利、准公共品特点。

    金融活,经济活。互助合作组织作为公益金融的重要组织形式,将登上股份制商业金融一支独大的历史舞台,作为普惠金融的核心力量之一,服务国家治理。包括持牌互助保险组织、持牌互助储蓄银行、持牌互助(共有)公募基金,及公益信托等。“普惠金融”非仅过往的银行业小微贷和国开行政策贷等。

    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创新,“共建、共治、共享”城乡互助共有组织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突破现有政府和市场利益格局,通过社会组织创新的“人合”,实现社会成员的“连结与团结”,化解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带来的挑战性,拉平城乡、阶层、地域、部门发展差距,长期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打造产融互补融合创新绿色产业生态圈。

    互助保险组织会员与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将民间范式的中华互助传统与公益慈善相结合,通过公益金融融合创新,践行十九大报告里的“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于城乡社会广泛成员的“智慧互助保险—健康—医疗—养老”绿色产融结合生态圈,是老龄化社会长寿时代内循环主体的发展核心。建立并行不悖的“互助合作共赢共享+慈善公益济贫扶贫”长效机制,通过互助产融生态圈融合创新,形成经济社会中枢驱动力量,进而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属性,发挥互助组织覆盖社会成员普惠属性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属性,是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的肯綮关键——《共建、共治、共享——第三次分配与城乡互助合作保险生态圈新范式》/作者:闫安

    26/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