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今年冬季供暖期以来,河北省多地出现了燃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主要为民用气。而究其原因,除了当地政府对城市燃气企业“煤改气”气价补贴返还不到位的因素之外,主要在于城市燃气公司与上游气源企业之间因气源采购合同的合同量、气价与气款结算等问题而导致的城市燃气企业资金紧张、冬季保供压力大。具体表现在气价倒挂严重、供暖期合同量不足、上游气源企业未及时返还供暖期的气价差等。

目前,天然气定价机制仍不完善,在气价高涨的当下,工业用户和城燃企业承受极大压力。业内疾呼,要尽快实现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取消交叉补贴,理顺价格机制。

城燃企业倒挂承压 难以为继

我国天然气产业从气源到消费端,可分为上游(油气企业)、中游(管道运输)、下游(城市燃气)及终端用户(工业、商业和居民)。目前天然气顺价问题集中在下游和终端消费环节,存在不同气源价格透明度有待提升、价格联动机制难以落实等问题。

“从2021年夏天开始,国内天然气供需格局整体呈现价高量紧的态势,城燃企业基本没有机会储备低价气源,却还要承担起保供责任,加上顺价机制不畅,城燃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博轶咨询总经理杨常新表示

尽管从全国、全年视角看,居民气量占比较低,但在部分地区的部分时段,如华北地区在冬季采暖期间,居民用气占整体用气量的比例高达50%-60%。因此城燃企业常年面临季节性的“三重夹击”:更紧张的供应、更高的上游气价、更多的居民用气需要保证。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2022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的指导下,部分省份的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当地的天然气分销商(多为城市燃气企业)与上游天然气供应商(以“三桶油”为代表)之间签订的合同气量应不低于前一年(即2021年)实际消费量的105%。

尽管如此,实际的合同签订情况不尽人意。据中燃协的调研,大部分城市燃气企业2022年的实际合同量仅为2021年的80%-90%,且在需求高峰期的冬季,未确定分月度的合同量。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年度管道气合同定价方案中,综合价格较基准门站价格的上浮比例普遍超过35%,城市燃气企业成本压力陡增。

当前,国内内贸天然气价格受制于政策管控,价格难以实现灵活联动,全国多地顺价机制仍不到位。一些地方政策有意按市场规律推动价格调整,但用户层面阻力难以化解,顺价工作举步维艰,亏损压力基本压向供气企业侧。

天然气上游被指限供

在今年冬供期间发生停气的部分地区,当地政府和供气单位给出的事由均与上游用于民生保供的气源不足有关。当地燃气企业称,因中石化、河北省天然气公司等气源供给方不落实国家规定的保供价格政策,致上下游产生纠纷,严重的拉闸限气,最终影响用户夜间用气。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图:河北沧州献县政府在回复中提及停气原因是上游所致)

时近年关,随着返乡潮的到来,和疫情居家的现实因素,基层用户的用气需求进一步扩大,但因保供缺口量大,人民生活品质受到了较大影响,近一段时间网上频繁出现河北群众通过线上形式反馈时不时出现无法用气的情况,在指责燃气公司人员的同时,一些网友开始刨根问底,公开质疑上游单位是否存在失责和违规。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图:网友发帖引述政策,指出上游存在违规供气嫌疑)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图:用户公开质疑河北省天然气公司限供目的是为赚取高价)

针对上述质疑,目前尚未有官方渠道予以解答。但无论真相如何,合理的价格是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杠杆,更是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还缺乏天然气市场基准价。有观点认为,发展天然气市场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的基准价格替代政府定价,是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还要加强自然垄断业务监管,推进配售环节公平竞争试点改革。

出台补贴难能可贵 却无“治本”效果

作为煤改气户数最多的河北,保定、邢台、石家庄等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试图缓解用气紧张的居民,同时其他一些地市也在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图:来源于清燃智库)

据天然气行业观察报道,根据公布的政策,政府对燃气企业气价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区间在0.37-1.44元/立方米,其中,由于储气企业采暖调峰比例高,因此储气企业的补贴力度较大,保定市对于储气企业的补贴为1.44元/立方米。同时,为防止河北城燃企业出现限购、停供、限供的现象,河北部分市区政府的补贴资金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下达,按不少于补贴资金总量的50%进行预拨。

今年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很多地方财政本身就捉襟见肘,能够出台补贴政策也实属不易。只是这种办法也仅仅是临时解局之法,若要解决就必然要进行成本转嫁。转嫁给上游企业,低价气供给北方采暖,那势必造成全国其他省份用气成本升高;转嫁给燃气企业,气价倒挂造成亏损破产,最终可能断供;转嫁地方政府,如今财政形势下,很多地方估计也无法长期兜底。

困局再怎么难解,民生采暖是头等大事,燃气企业一直倒挂亏损那最后就只有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破产离场的结局。因此,让气价市场化,实现气源至终端的顺价机制是长远之计。

亟待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

当前国内气源供应仍处于寡头垄断格局,国产气和进口气的供应主体尚未充分多元化,即便整体方向遵循“随行就市”原则,但强势的供应方拥有更多定价话语权,在当前顺价机制下,高气价向下游传导,不利于下游需求可持续发展。

“天然气行业到了大改革的迫切时刻。”一位“三桶油”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属于典型的“深水区改革”。一方面,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涉及国内因素和外部因素、市场规律和民生保障、价格机制和政策机制等多重矛盾,需要全盘谋划。另一方面,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涉及进口企业、长输管网运营企业、城市燃气零售企业、终端用气居民和企业、地方政府等众多主体,关系到复杂的利益协调,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兼顾,稳妥有序推进。

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受访人士均表示,目前,我国现行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与油气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尚有很大差距,仍以政府管制为主,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燃气价格事关千家万户,因而在顺应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应兼顾民生需要。因此,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而言,可借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一方面在合理幅度内形成动态调整的市场化价格,促进上下游价格联动;另一方面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应对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畸高或畸低特殊状态。同时,要遵循先企业后居民、先大宗后零售的原则。从企业用气着手,逐步放宽价格限制区间;居民用气具有特殊性,应综合考量气源价格、运输配送费用、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稳妥有序推进。

市场化是燃气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前行的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但是改革的车轮一旦开始滚动,就不会停下。

·原文标题:河北冬季保供顺价难缺口大,上游被指限供致停气频发

·原文链接:http://www.cctvms.com.cn/html/ny/15688.html?mobile=

·免责声明: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10/12/2022 18:15
下一篇 30/12/2022 17:59

相关推荐

  • 首都“供气生命线”陕京管道30年累计输气突破5000亿方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负责运营的陕京管道系统输送了北京市超过95%的天然气,被誉为首都的“城市供气生命线”。《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截至11月25日14时23分,陕京管道系统30年来累计输气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切实保障了首都及管道沿线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及近1.2亿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气。 “202…

    02/12/2021
  • 中燃集团总部迁居深圳罗湖 用绿色双碳之“笔”擘画产业新生态

    7月25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燃集团”)总部大厦启用暨20周年庆典启幕仪式在深圳举行。 “中燃集团很荣幸能参与到深圳与罗湖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来。”中燃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表示:“中燃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及深圳这座城市血肉相连。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在中燃二十年的探索和跋涉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和展现。…

    25/07/2022
  • 国台办: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立即纠正错误

    针对日本官员近日涉台言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6日应询表示,我们敦促日方深刻反省历史,立即纠正错误,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停止一切涉台错误言行。 有记者问:近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扬言“美日要一同防卫台湾”,这与近期日本多位政府官员涉台错误言行如出一辙。对此有…

    06/07/2021
  • 中国燃气标普ESG评分优于全球77%参评同行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备受认可

    中国燃气(0384.HK)在2024年度标普全球(S&P Global)ESG报告评分中获得64分的优异成绩,该评分超过全球77%的燃气企业,并处于国内燃气行业领先地位。标普全球ESG评分的提升突显集团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承诺和显著进步。 标普ESG评分采用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性评估(CSA)的方式,衡量企…

    27/09/2024
  •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 —— “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 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新冠肺炎危机不仅彰显了信息通信技术对社会持续运转的关键作用,还凸显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令人震惊的数字不平等现象。因此,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5月17日)的主题确定为:“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2021年5月15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了同题专题研讨会。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是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阿里研究院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群体,聚集关注中国信息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学者及领域内专家,以“ 开放分享 、 相互学习 、 平等争鸣 、 文责自负 ”为原则,共同研讨信息社会发展问题,致力于传播信息社会理念、增进信息社会共识、创新信息社会理论、指导信息社会实践。

    15/05/2021
  • 构建数字化“安全网”中国燃气插上智慧之翼

    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如何守好燃气安全阀门,保障管网平稳运行是燃气业务运营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城市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燃企业的传统运营方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以数字化突破传统桎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是燃气行业正面临的的重大课题。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家对燃气行业的安全保障与转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指示要…

    06/12/2022
  • 经济学家上调2023年美国通胀预期和衰退概率

    11月15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对2023年美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测较此前更加悲观。同时,在利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继续上升。上述结论是彭博社依据11月4日至11日对65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整理而得出的。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预计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或在2…

    16/11/2022
  • 肩上担的都是责任,心里装的全是使命——中国燃气华中区域党员向党致敬!  

    他们都是普通的人,过着普天下普通百姓最普通的生活,他们又是一个个不普通的人,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用一个红色的信念、一颗火热的红心、一片火红的赤诚,让原本普通朴素的工作燃起了爱的温度,温暖了无数百姓。   守望初心,牢记使命,她用敬业服务人民 “燃气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和便利!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燃气…

    08/07/2021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1782908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6月4日17时46分(北京时间23时46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77334例,达到171782908例;死亡病例增加10909例,达到3698621例。

    05/06/2021
  • SWIFT:10月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的位置

    11月17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13%。与2022年9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9.86%,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7.97%。此外,2022年10月,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

    17/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