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穷人”?

随着资本主义版图的全球扩张,任何“传统”的或者与之格格不入的东西——例如对多元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尊重,都被消费主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卷走。通俗来讲就是:人还没富起来,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先富了起来。

消费主义让“新穷人”产生失落感、羞耻感与负罪感。如鲍德里亚所指出的,工作、收入和消费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却只够应付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求,然后再由更加繁重的工作来买单。

如何摆脱这一宿命?鲍曼给出了一个“解药”——成为“非常规劳动者”。所谓“常规劳动者”,就是那些工作不需要很强的技能、很容易被替代的劳动者;而“非常规劳动者”则与之相反,他们“不拥有工厂和土地,也不担任行政职务。他们的财富来自一种便携式资产:对迷宫法则的熟稔”。他们“喜欢创造、竞争和迁移”,他们“享受新鲜食物,崇尚冒险精神,唯变化为永恒,以交融为富足”。

显然,鲍曼的这个药方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而对于更多无力改变命运的人,鲍曼给出了一个反讽性质的答案,那就是:让他们消失不见,在物理和精神层面使他们与消费社会完全隔离。不过,鲍曼仍然存有一丝希望,“在伯里克利(Pericles,雅典执政官)的希腊或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的罗马,没有奴隶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在波舒哀(Jacques-Bénigne Bossuet,中世纪法国神学家)的时代,非君主制的世界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怎么能肯定,不被市场奴役的经济是不现实的?”

按照学者陈国战的描述,“新穷人”受过高等教育,外表光鲜亮丽,拿着不错的薪水,追求中产的品位和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白领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另一方面,无论在工作的枯燥程度上,还是在收入水平上,他们都已与蓝领工人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方面是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期待和幻觉,另一方面是堕入下层社会的无情趋势,面对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消费恰逢其时地出现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应该会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然而在美国,经济危机到来之时,作为非必需品的口红却逆势畅销。这一现象恰如其分地凸显了“新穷人”的尴尬位置——他们无法完整体验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但又希望尽量避免与下层社会划上等号,于是他们只能依靠购买一些符号化的商品来完成个人身份的区分和认同。口红作为一种价格不高却非常醒目的消费品便成为首选。就像法国后现代社会理论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指出的,人们消费的不是物品,而是各种符号。

如今,化妆品有鄙视链,手包有鄙视链,就连给孩子学的课外体育项目都有鄙视链:高尔夫、冰球和马术占据了鄙视链的顶端。如鲍德里亚所言,物品不是因他们的效用(即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而有意义;相反,物品的意义只来自于它们对其他物品的关系,以及/或者它们与其他物品之间的差别。

于是,在这个追求“消费和丰裕的显著性”为特征的社会中,与“新穷人”相关的另一个概念——“隐形贫困人口”便应运而生了。以口红为代表的各种大牌消费品掩盖着的,是他们收入不低却很少积蓄、几乎月光甚至经常透支消费的窘境。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矫情,《蜗居》的沉重,《三十而已》的纠结……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人群的现实处境。

“新穷人”从何而来?

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人眼中,“不上班”是不可接受的;而在很多年轻人眼中,上不上班并非关键,能够消费得起自己需要的东西才是关键。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和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都看到了这一转变的发生。不同的是,韦伯是预见了未来,而鲍曼是剖析了现实。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主张勤劳合法致富与克制不必要享乐的新教伦理,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源泉之一,那些“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怀着严谨的资产阶级见解和原则,既工于算计又敢想敢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无不稳健节制、诚实可信、机敏精明,全力以赴地投身于事业之中”。

然而,韦伯在100多年前就已经预见到这一精神将不可避免地转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与纵欲主义,对于财富的兴趣本应像是“披在圣徒肩膀上的一件轻盈斗篷,随时可以弃置一旁”,但是命运却注定了它会成为一座“铁的牢笼”——“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自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

韦伯去世后五年,社会科学的另一位集大成者鲍曼诞生了。他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正在从“生产者社会”过渡到“消费者社会”。当然,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生产和消费行为,任何社会都有人负责生产,所有社会成员也都会消费。重要的是,“生产者社会”强调工作是善行、不工作则是罪恶;而到了“消费者社会”中,“社会主要要求人们以消费者的能力参与其中,首先依照消费者的角色塑造其成员,并期望他们具有消费的能力和意愿”。

换言之,“生产者社会”依靠抬高工作的道德意义来确保人们努力工作,而“消费者社会”则塑造了永无止境的欲望,把欲望的满足程度作为界定幸福生活的标杆。“生产者社会”中的工作伦理带来了以经济水平评判人的价值的倾向,从而“把人的动机和对自由的渴望牢牢地、不可逆地转向消费领域。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社会后续的发展——从生产者社会转向消费者社会”。

如何摆脱“新穷人”的宿命?

随着资本主义版图的全球扩张,任何“传统”的或者与之格格不入的东西——例如对多元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尊重,都被消费主义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卷走。通俗来讲就是:人还没富起来,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先富了起来。

消费主义让“新穷人”产生失落感、羞耻感与负罪感。如鲍德里亚所指出的,工作、收入和消费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却只够应付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求,然后再由更加繁重的工作来买单。

如何摆脱这一宿命?鲍曼给出了一个“解药”——成为“非常规劳动者”。所谓“常规劳动者”,就是那些工作不需要很强的技能、很容易被替代的劳动者;而“非常规劳动者”则与之相反,他们“不拥有工厂和土地,也不担任行政职务。他们的财富来自一种便携式资产:对迷宫法则的熟稔”。他们“喜欢创造、竞争和迁移”,他们“享受新鲜食物,崇尚冒险精神,唯变化为永恒,以交融为富足”。

显然,鲍曼的这个药方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而对于更多无力改变命运的人,鲍曼给出了一个反讽性质的答案,那就是:让他们消失不见,在物理和精神层面使他们与消费社会完全隔离。不过,鲍曼仍然存有一丝希望,“在伯里克利(Pericles,雅典执政官)的希腊或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的罗马,没有奴隶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在波舒哀(Jacques-Bénigne Bossuet,中世纪法国神学家)的时代,非君主制的世界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怎么能肯定,不被市场奴役的经济是不现实的?”

不过,反对消费主义,并不意味着禁欲主义和犬儒主义值得提倡。我们能做的也许很有限,那就是在这个消费社会中暂且容身,尽可能从事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并从精神生活中得到满足;同时,始终对消费主义保持警觉,对改变的可能始终抱有希望。像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波兰尼(Karl Polanyi)所说的:“理解我们自身所受到的限制,就是自由的开端。”(文/王翔 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青年领航学者、管理学博士)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05/05/2022 21:35
下一篇 20/05/2022 19:44

相关推荐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1782908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6月4日17时46分(北京时间23时46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77334例,达到171782908例;死亡病例增加10909例,达到3698621例。

    05/06/2021
  • 打造社区便民服务新生活,壹品慧家庭帮闪亮登陆全国二十二城!

    近日,壹品慧家庭帮全国22城23店齐开,开启便民惠民服务新篇章。随着存量房和消费升级时代到来,围绕着“旧房改造”这一主旋律,中国燃气旗下品牌壹品慧,扎根社区用户市场,推出家庭帮社区服务型小店这一创新业态,为广大用户提供“家门口”、“楼底下”的优质服务。 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焕新生活体验 据悉,壹品慧家庭帮以小店业态扎根…

    30/09/2024
  • 连平:当前为什么要全面降准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于7月9日下午宣布7月15日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什么在大宗…

    09/07/2021
  • 着眼未来发展,构建前瞻愿景——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23日-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成功举办。作为近四年来在国内举办的最广泛聚集国际高端智库的线下交流盛会,来自中国、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近100位知名智库专家云集现场,交流全球趋势的前沿观点,制定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着…

    25/10/2023
  • 中国燃气西南区域:安全宣传不放松,联合演练在行动

    为积极响应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燃气”)西南区域经营管理中心所辖项目公司近日结合现阶段冬季供气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用气宣传,并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开展演练检查,共筑安全屏障,持续提升应急维抢与安全管理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 让安全意识深入入心 每逢年末,各地施工量迅速攀升。进入四季度以来…

    29/11/2021
  • 11月份社会融资新增2.61万亿元——货币政策加力实体经济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6204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明显多增是11月金融数据的亮点。多增部分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直接融资。“政府债券发…

    13/12/2021
  • IMF:已与阿根廷就债务再融资计划第三次评估达成协议

    12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已与阿根廷政府就其债务再融资计划第三次评估达成协议,阿根廷有望获得约60亿美元IMF贷款。 据路透社报道,IMF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阿根廷正在实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努力争取外部融资,这有利于该国宏观经济稳定。 声明说,这一协议仍有待IMF执行董事会批准。今年3月25日,IM…

    04/12/2022
  • 高速铁路:“中国速度”领跑世界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较2015年末的1.98万公里增长近1倍,稳居世界第一,“八纵八横”主骨架已搭建七成以上。 初夏时节,新建的广州白云站,2227根工程桩已经浇筑完成。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五主三辅”客站布局中的主客站之一。站场规模11台24线,以普铁为主、高铁及城际为辅…

    19/06/2021
  • 印度央行:印度经济是支撑卢比汇率的重要基础

    11月2日,印度央行行长达斯指出,相比于日元等其他货币,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表现更为坚挺。达斯指出,从本财年的4月1日至10月31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8%,而同期美元指数上涨超过13%。时间进一步拉长看也是一样。从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9.8%,而同期美元指数上涨超过15.8%。 达斯进…

    03/11/2022
  • 日本通过《公务员法》修正案,退休年龄延至65岁

    据日经中文网6月7日报道,6月4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修正案,将国家公务员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日本将维持雇用具备知识和经验的资深职员,这有助于支撑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国家公务员延迟退休是自1985年实行60岁退休制以来首次。自2023年度至2031年度每2年提高1岁。日本还将引进到60岁原则…

    08/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