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2021年2-3月合刊——“战略2021”

自2014年起,《环球财经》已经连续七年,在新年伊始,为读者奉上年度战略趋势研判的知识盛宴。2021年3月,《环球财经》将继续推出新年特辑《战略2021》,广邀政经学商各界精英对2021年的世界(各国)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形势、国际关系、产业行业等,给予趋势分析、问题研判、对策建言。

《环球财经》2021年2-3月合刊——“战略2021”

 

 

《环球财经》2021年2-3月合刊——“战略2021”

 

文章导读

 

《2021:全球安全形势下的军力消涨和格局衍变》

双羽/本刊特约军事评论员

 

旧秩序加速坍塌,新格局喷薄欲出。美中两强与相关各国在经历2020年的重大冲击与变化后,将如何迈向未来?是印太地区将走向集团化、逐渐形成“小北约”,或是美中关系即将出现反转?这些不但是北京当局与拜登政府必须思考的议题,也是印太区域国家必须审慎面对的后疫情时代世界秩序。

 

《在“百年未有”中,欧洲向何处去》

赵俊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2021年的欧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二战以来未有之经济大衰退的交织作用下,是回归西方传统政治精英治国理政道路?还是走向美国“特朗普式”的反传统民粹主义道路?

 

 

《2021年,“硬封锁”开启德国政府防疫反思》

韩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德国科学界很早就呼吁德国政府借鉴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防疫措施。德国媒体界也开始关注亚洲国家的成就。德国商界领域一部分企业高管认为,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复苏,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世界投资者的惟一选择。

 

《拜登的新种族平等政策难解美国“最致命威胁”》

王伟/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白人极端主义问题在美国由来已久、积重难返。拜登政府希望纠正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然而采取的措施难以治本。更严重的问题是,在拜登新种族平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白人极端主义运动有可能会进一步爆发,全球性的白人极端主义组织和活动也有加剧之危。

 

《世纪疫情背景下的中亚国家与“一带一路”建设》

高焓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首倡之土、首发之地,在“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写意”转为“工笔画”关键期,虽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构成了新的严峻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恶意挑拨、抹黑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但防疫及提振经济等共同需求,也使得中亚国家纷纷出台多项举措,多边主义、开放思想和共赢意识反而有所加强,为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机遇。

 

《开启2021重大外交之年的沙特何去何从》

上官旭峰/本刊特约记者(发自利雅得)、王珠珊/本刊记者

 

沙特直接与伊朗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仍以“嘴炮”和代理人战争形式对峙;不过,以伊朗问题为开端,沙特作为海湾地区的领头羊地位面临着挑战。而美国推动的巴林与以色列建交的《亚伯拉罕协定》,也标志着海湾地区地缘政治的一个新开端。沙特与以色列建交或指日可待,沙特和美国关系走向更为积极的态势,两国或可就土耳其、叙利亚等问题签署新的重大协议。

 

《疫情下的古巴经济社会模式“更新”——现实改革与发展愿景》

韩晗/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古巴研究中心秘书长

为深化经济社会模式“更新”、进一步提振经济,古巴于2020年宣布实施了多项经济社会模式“更新”的新举措。其中,货币及汇率制度并轨尤为受到外界关注。古巴能否籍此真正激活计划经济体制,破解多年来的发展困局?

《世界百年变局给中国带来机遇与挑战》

纪明葵/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中国充分融入国际秩序,并参与改变不合理现象,遏制霸权,这让西方主导三百年的旧世界秩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全球共同战胜疫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局面将得以巩固,这对推动世界格局变化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我国发展与安全的关键在国内。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完成历史性转变。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合围与中国的突围》

周青/经济日报社记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疫情大流行引发了美国国内对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大反思,使得经济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再次升温,成为美国推动“脱钩”“回归”“构建可信任供应链”等逆向发展潮流的“加速器”。如果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合谋的“弹性供应链倡议”布局达成,一条完整的“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似乎“水到渠成”。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决定产业链调整变化的根本动力还是经济规律。

 

《让海外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良好的作用》

刘仰/本刊编委、著名文化评论家

 

中国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海外华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为此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重视。40年的美苏冷战形成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中国也是被西方竭力丑化和抹黑的对象之一。在冷战中诞生的年轻一代华人华侨,与抗日战争时期那一代老华侨相比,对祖国的感情已经明显减弱。即便在改革开放年代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有较多的来往,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依然没有消失。

 

《解读日本“经济安保”新战略》

张玉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基地研究员、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日本一直高度重视经济安全,相关机制、体制建设也进行了长期摸索与实践。在全球大变局背景之下,日本经济安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确立了战略自主性、战略不可或缺性等原则,强化“一元化”管理,划定了战略发展重点。短期内,这一系列举措可以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以变应变”的战略目的。但从长期来看也很可能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社会活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下降,最终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太空成为大国竞争新战场》

张嘉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三室副主任

 

太空作为战略制高点和战略新疆域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空间,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博弈的新战场。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均将太空视为夺取未来战略发展优势和维护本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力量,积极谋划太空发展,强化太空能力建设,并不断加深前沿科技与太空技术的融合。

 

《大国竞争背景下,如何识别和破解科技迷雾》

贾舒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战略部助理研究员

 

大国竞争时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国家间信息不对称催生了科技迷雾战略,深入探究如何有效识别、应对和利用科技迷雾对于我国排除干扰、制定合适的科技和国防战略,从而获取长期战略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的新发展与挑战》

刘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数据部助理研究员

 

2020年全球遭遇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特殊的“灰色时期”,数字经济为我国打开了另一扇大门。2020年,中国是全球惟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期间的“云端”化生活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从而促进了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与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成果及挑战》

翟丽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数据部助理研究员

经过通力合作,中国与东盟共建的数字丝绸之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生活完善以及数字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东盟内部国家在经济发展情况、数字部署程度和人均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美国一直用“数字威权主义”污化数字丝绸之路,试图破坏中国与东盟的平等合作等,增加了我国平稳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难度。

《2021年全球能源安全面临四大挑战》

戚凯/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

 

能源尽管本质上属于商品,但百余年来始终未能摆脱地缘政治经济武器的特征。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能源安全态势在宏观与结构层面将迎来供给与需求不稳定带来的挑战、气候议题回归主流带来的价格挑战、地缘政治安全挑战、中美战略竞争给全球能源合作治理带来的挑战。

 

《美国海洛因问题——“合法吸毒”猛于虎》
王珠珊/本刊记者

 

美国的“禁毒战争”越打,涌现出的毒品就越多。事实上,美国的禁毒运动已经彻底失败。美国毒品泛滥的原因深刻而复杂,“吸毒去罪化”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毒潮涌现的主因;美国在毒品问题上的社会治理能力不足、效率低下,以及诸多社会团体在禁毒问题上受利益影响的相互制约、设置障碍,才是美国毒品问题严重的最大根源。

 

《海洛因可怕,但人类仍是可以战胜它的》

王珠珊/本刊记者

 

很多吸毒者并非摆脱不了躯体依赖,而是他们从戒毒所成功戒毒回到家后,家人的不理解、社会舆论的歧视以及自己内心的空虚,令他们再次走上不法之路。成功戒毒案例只有两个经验——自己坚定、家人支持。

 

《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将开启渐变进程——专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姚望》

王珠珊/本刊记者

 

在全球各大国际组织中,只有以WTO为代表的少数组织是有“牙齿”的——它是有惩罚措施的。WTO未来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点:一是会越来越公平,不能太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也要注重发展中国家;二是越来越透明,WTO在处理各种上诉决议、惩罚措施等上面会以透明的形式来实现公正性;三是越来越有效率。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或将是伊朗有望加入WTO的一年。

 

《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与行动》

王永利/本刊编委、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交易计价清算以及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基本上都不足2%,与中国对外贸易、投资、金融交易的份额差距很大,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果把2020~2029年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个10年,到2029年,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应该超过10%,达到11%上下,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修复与弥合:2021年宏观与市场展望》

郭士英/一德期货首席经济师

如果2021年必须要有一个醒目的特征,那就应该是“修复”二字,就是要从种种自然冲击和社会破坏的负面影响中挣脱出来,及时而积极地修复各种阻碍前行的后遗症;如果2021年必须要有一个使命的话,希望它是“弥合”二字,即通过相对温和而更加理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消解过去几年过多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的诸多迷茫和创伤,减少内部的无谓争议,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撤销毫无必要的关税战、避免国际对抗升级、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消除战争阴影等等,让信任、信用和信心一起回归。

 

《2021年我国宏观政策分析及投资中的确定性》

赵玉涛/管理学博士、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智库专家

 

展望2021年,全球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会怎样发展,依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国家战略指明了多个确定性的投资方向、社会趋势及经济运行规律下存在确定性投资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确定性投资机会等;同时,要规避风险,抓住机会,需要紧密关注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同时紧密关注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影响,以及美元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币本无值,何来稳定——与执“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观念者商榷》

刘海波/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不是盯着CPI去谋求字面上的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发展的含义可以定义为人贵而物贱、人与人平等,可以用公民身份价值、中位劳动者恩格尔系数、就业率、基尼系数等指标表示。

 

《以互助保险普惠金融组织创新,带动和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闫安/济安人寿互助保险组织筹备组负责人、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论坛秘书长

 

互助保险组织具有互惠、共有、共建、共治、共保、共享特点,作为覆盖社会成员获客渠道和支付方,产融一体化对接会员电商助农消费、“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域旅游、养老服务等内循环为主消费需求,以互助保险组织会员大数据联盟区块链为纽带,整合大健康养老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风险保障、不以营利为目的、正向激励普惠金融支付功能的中枢作用,成为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服务于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需要。

 

《完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优化医保待遇结构》

顾雪非/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保研究室主任

 

在医保战略性购买的框架下,优化门诊保障待遇,是结构性调整,是使我国医保制度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必要选项。

 

《不仅仅是疫情冲击——墨西哥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刘学东/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终身教授

自2018年底国家复兴运动党正式登上执政舞台以来至今,墨西哥的经济活动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表明现政府的经济政策极有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未来极有可能面临的结果是,洛佩斯总统在结束其任期之时的2024年,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得以与疫情出现之前持平,等于在原地踏步六年。更为重要的是,面临人口年均接近1.2%的增长速度,因此,经济上原地踏步的六年,则意味着人均国内产值累计降低水平超过7%。

 

《受疫情重创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更长的恢复周期》

李洋/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研究中心中俄蒙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与1998~1999年、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困境给俄罗斯企业带来的破坏性更大,俄罗斯将面临转轨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不同于俄罗斯1998年的债务危机以及2008年的流动性危机,此次危机涉及内外部两个市场和几乎所有领域,注定需要比前两次危机更为漫长的恢复周期。

 

《模拟自然是保护耕地的最佳逻辑——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保国》
刘洋/本刊记者

 

“梨树模式”反映出耕地资源保护过程中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尊重自然。几年前,“梨树模式”就已经在学术界闻名遐迩。在习近平主席视察梨树,并在那里对耕地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更殷切的期望后,“梨树模式”几乎变成了全国推动耕地保护时共同参考的标杆。《环球财经》和李保国教授的对话,也就从这种广受赞誉的模式说起。

 

《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之根》

一清/本刊编委、中国网络电视台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艺术总监、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主席

 

习总书记的“乡愁”观与“两山”理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深长打望,且特别基于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所涵容的深刻启示:即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永远也只能以青山绿水为依托,这是大宇宙所有星球赖以承载灵长类的惟一条件。所以,对“看得见的山,望得见的水,记得住的乡愁”,需从更广阔、更深邃的文化和历史广度去理解,才会更准确地领会总书记嘱咐的深刻内涵。

 

《中国硬科技的崛起是当代的大事件》

刘洋/本刊记者

 

2020年的很多科技大事件就都和今天的中国密切相关,这些大事件包括央行数字数字货币的发行、九章量子计算机的成功、北斗组网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嫦娥五号的登月,所有这些都让疫情之年的中国超出预期。假以时日,这些变化也许就是改变未来全球科技版图的星星之火。

 

《拓展疆界是当代科技的关键词》
刘洋/本刊记者

 

拓展疆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科技的关键词。2020年的十大前沿科技几乎都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展开。电解氢技术、超级电容和低碳水泥为更环保的未来勾勒出轮廓,因疫情加速的新医疗数据应用技术、虚拟病人技术和全基因组合成技术正在解决医疗产业中最重要的几个核心问题,虚拟飞行员和虚拟实境拓展着人类的活动边界,OpenRAN技术和超级星座技术则为通信行业接下来更复杂的竞争定下了基调。这些都不是技术演进过程中的非线形跃进。同过去人们目睹过的很多次剧烈变革一样,现实的强烈需求为那些在线性道路上徘徊已久的技术提供了一个突然广阔起来的空间。

 

《对硬科技的“冷”思考》

王翔/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研究员

 

在强调“硬科技”已经成为一种垄断性话语的当下,试提出两个问题:对“硬科技”的崇拜源自何处?一味强调“硬科技”是否有失偏颇?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
上一篇 22/02/2021 16:42
下一篇 26/02/2021 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