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4月1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闭门研讨会在浙江海宁成功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ZAFT)联合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承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浙江求是创新研究院(IOI)和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老、嘉兴银行董事长林斌等来自金融管理部门、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IMI联席理事长、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为本次会议致辞。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会议。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

曹彤在致词中提到,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综合性的发展体系。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新时期银行业的发展存在新的机遇。国内方面,以消费和投资为代表的内需领域在疫后有较为明确的复苏路径,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也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力度。国际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金融“出海”渠道建设日益完善,中国银行业新一轮国际化机遇有望出现。另外,银行业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全新挑战。例如,我国银行业仍面临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错配、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海外宏观政策、国际局势等不可控因素增多。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银行业需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妥善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IMI联席理事长、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

王洪章以“金融安全与现代银行打造”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金融安全是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我们都想建立一个完整、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制度,从而一劳永逸的规避风险,但每每都以失效或失序告终,引发了对监管体制和金融制度的不断修复和变革。今年“两会”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改革的核心是加强党对金融的领导和集中管控,取消地方金融管理的一部分职责,这是完全正确的。硅谷的教训表明,宏观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发生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硅谷银行破产,美联储连续强势加息是其根源,本质是宏观调控失当、失度。中央银行在控通胀、收流动性和商业机构的经营风险之间,如何进行权衡,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瑞信的风险处置告诉我们,风险的及时出清是监管是否成熟的标志。纵观历史上重大金融风险的发生发展以及蔓延,均以监管失效及处置不及时有关,极大的增加了处置成本。坚持按银行的规律办银行,才能行稳致远。金融是审慎者的行业,敬畏者的天堂,保持对风险的审慎,对客户的敬畏,才能经营和发展好。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

林斌以“顺势进取 守正创新 践行科创金融转型发展之路”为题作交流发言、经验分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嘉兴银行近年来,在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剧烈变化、中小银行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取得逆势增长的亮眼成绩,分析了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嘉兴银行如何坚定科创转型决心,有序推进各项转型基础工作的“心路历程”。交流中,林斌围绕嘉兴银行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创金融特色银行”转型这一主题,从目标、基础、路径三方面加以解析,并提出“一二三四”发展理念:一是实现金融科创“风险收益平衡”;二是创新推广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两大创新产品;三是畅通银政、银园、银创三条科创企业直达渠道;四是构建“组织体系、人才体系、风控体系、考核体系”四项转型保障,为科创金融专业才人营造想做、敢做、善做的干事氛围。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嘉兴银行董事长林斌

杨再平在主题演讲中从下降趋势、国际比较和积极适应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银行业须积极适应低息差生存”,并引用了大量数据和图表证实了这一观点。国际比较资料显示出两个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利差较窄;二是大银行利差、息差和银行的规模成反比。由此判断: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化,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可能未来2%以下到1.5%的区间、甚至1.5%左右才是银行业生存的空间,银行业要围绕这个空间积极适应。此外他提出了“积极适应九策”:一是巩固主收(即息差收入);二是适配多样;三是定价管理;四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过程中要注意逆向选择风险管理、缺口管理和久期管理;五是数字金融,有助于缩小获客成本和管控风险;六是适度竞争;七是自律协调;八是正实利率,关注正实际利率不能低,并使金融和正实际利率深化匹配;九是扩大中收,关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业务发展。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黄金老以“关于发展科创金融业务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的作用举足轻重。新型举国体制,要尊重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借鉴我国台湾IC产业的发展之路,要吸引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提供更好的股权激励。资本市场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更是形成了企业和企业家持续产生的机制。我国的数字经济之所以大幅度甩开日本,重要原因在于中概股市场发达,而日概股市场狭窄。在2015年到2018年期间,银行资金通过大资管进入资本市场,客观上造就了股权投资市场的繁荣。银行业在科创金融方面也是主体,科创企业的很多资金来自于银行体系。江苏是我国的创新大省,涌现出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但目前主要是缺股本资金支持,通过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让银行信贷资金有管理、有秩序地流入股权市场,将会对科创企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老

赵锡军以“从金融科技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模式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到,银行金融科技的开发和数字化转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资金和人才两方面的投入规模巨大,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是内外部竞争的结果。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在实务、市场推进、技术进步方面发展迅速,但在理论的提升和学术研究方面较为落后。从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的实践来看,主要集中于硬件建设、平台建设、数据和系统开发等几个方面并逐步取得成效,而近期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的研发将赋能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融为一体,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塑,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银行能否长期负担当前金融科技领域大量且持续性的资金投入、银行间在研发领域的大量同质性投入是否必要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思考与解决。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

周道许以“做好金融安全,加强金融合规”为题发表演讲。他从金融安全视角介绍了金融合规,并对做好金融合规提出了两点建议。他指出,过去讨论金融安全时存在“窄目光”和“短目光”两个突出问题,金融安全建设要“内外兼修”;既要提高体制改革进程中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水平,又要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家核心金融权益的能力。面向未来,既要做到国内合规,也要做到国际合规。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要明确合规建设责任人及其职权,明确合规管理体系各环节人员的产生办法、职责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层级间合规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要专注应对业务开展的关键合规风险点,开展专项合规计划,建立对应的专门性合规管理体系,确立具体负责的管理小组,制定合规章程和管理手册,形成专项合规风险预防体系、识别体系和应对机制。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

圆桌研讨环节,澳新银行大中华区原总裁、澳新银行中国原CEO、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行长黄晓光,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中国区原总经理裴奕根,中拉合作基金原首席风险官范希文,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张克,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EO许永振,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金刚,嘉兴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赟皞,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秘书长刘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学术副院长(兼)钱美君、副教授阎淬、副教授戴新竹、助理教授邵辉、助理教授李渊琦以及王化博士等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嘉宾合影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吴菲菲吴菲菲编辑
上一篇 06/04/2023 11:24
下一篇 14/04/2023 16:56

相关推荐

  • 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荣衰互鉴,看中俄通往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路

    在公元1500年之前,现在被称为西方强国的国家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发达多少,所有国家的人均GDP大致相同。所有国家有着相近的预期寿命、消费总量以及读写能力,甚至公元7~10世纪的中国(唐朝时期),人均收入很可能比欧洲人高20%~30%。19世纪前,各国的人均GDP在500美元上下。从19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

    17/05/2020
  • 国际能源署:能源危机或将加速能源结构变革

    10月27日,国际能源署在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能源危机令全球能源系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凸显,或将推动各国及国际组织采取长期措施加速结构性改革,深刻改变现有能源供应体系。国际能源署表示,地缘政治冲突和世界经济问题导致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市场发生巨震,暴露了能源市场依旧非常脆弱的现状。这一机构…

    28/10/2022
  • 中燃集团:践行 “员工即企业” 理念,新春慰问二十余载不断档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企业,如何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多年来,中燃集团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燃气行业责任重大,越是到节假日我们越紧张、越忙碌,希望大家加强值守,加快应急处置抢修,全面提升燃气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新春佳节。集团始终和你们在一起!”1月29日大年初一上…

    02/02/2025
  • 烟草巨头进军医疗业 菲莫国际15亿美元收购英国制药商

    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简称“菲莫国际”)宣布,同意以10.5亿英镑(约合15亿美元)收购英国吸入制剂制造商Vectura集团。 这是迄今为止这家烟草巨头进军医疗保健行业的最大举措。本月较早时,该公司同意以约8.2亿美元收购尼古丁口香糖制造商Fertin Pharma。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戒烟并注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菲莫国…

    10/07/2021
  • 经济日报:顺势而为迎接“银发经济”

    面对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能否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促进老年产业发展及相关服务消费增长,将是一道全新的必答题。目前,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养老服务体系等任务,已迫在眉睫,我们要做好全方位准备。 日前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0%。对照…

    28/05/2021
  • 2025年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成功落地是关键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增强民众对前景的信心,特别是巩固人们对政策成功落地的信心。

    05/01/2025
  • 2021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

    一、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一)当月发行情况。 2021年4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758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4319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439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339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4359亿元。 2021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0.6年,其中一般债券8.4年,专项债券13.3年…

    28/05/2021
  • 中国燃气下属子公司签署完成大中华地区首个社会责任银团贷款项目

    6月27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燃气”)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燃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家境外银行签署三年期的五亿美元等值的社会责任银团贷款协议。此次外币银团贷款项目创新性地将本集团在北方地区开展的农村煤改气业务与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并根据国际「绿色金融贷款框架」原则加入了社会责任贷款的合规和履约元…

    29/06/2022
  • 北京先进材料产业促进会、国际碳材料联盟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房山揭牌

    北京先进材料产业促进会肩负着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使命,促进会将以引领北京市材料行业开拓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开展包括行业研究、课题调研、政策宣传、学术交流、行业规范、行业自律、专业培训、协调服务、咨询服务、会议会展、成果转化服务、对外交流、编辑专刊、承办委托等方面业务。

    05/06/2024
  • 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继续维持在历史低位

    当地时间11月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环比减少1000至21.7万,继续维持在历史低水平。数据显示,上周波动较小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平均值减少500至21.875万。同时,截至10月22日一周,美国全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48.5万,环比增加了4.7万。反…

    04/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