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的最重要意义是上市预期明确化
张利国:在你提问之前,我想先反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环球财经》:我的第一反应是与成熟市场的国际规则接轨。
张利国:不,在我看来,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最大意义,使资本市场更加公开、透明,更加法制化、市场化。在现行的核准制下,很多企业和中介机构最为困惑的一点,就是,我不知道企业达到了什么标准才可以上市。表面上看,上市企业的要求都写在那里,企业申报的材料也达到了白纸黑字的上市规定要求,但是,发审的门槛,你就是过不去,导致企业很茫然。企业不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标准,才能够上市。有些质地优良的企业,对自己到底能不能上市,心里没有底。导致外界对发审过程神秘化,进而妖魔化,再加上有极少数人在里面浑水摸鱼,制造企业焦虑,造成社会的误解和不良影响。
而注册制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只要符合法定的上市条件,只要按照证监会、交易所的要求,信息充分披露,就OK了,就会被注册通过。至于资本市场认可不认可,企业股票发不发得出去,能发多少钱,那是另外的市场判断。但是无论如何,企业上市预期、行为预期更加明确化、更可预期。所以,科创板的设立,以及注册制的推行,使得企业上市条件多元化了,上市预期明确化了,被“误杀”的企业将减少。我认为,这就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最大意义。
应降低对科创板的预期
《环球财经》:我们看到,市场对科创板的关注度非常高。但我们也有一个担忧,就是与国外尤其是美国资本市场对比,本身A股市场的估值就比较高,创业板的估值也高于主板。现在来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科创板,会不会产生估值畸高的风险?
张利国:A股整体估值偏高,与我们存在大量的散户投资者有一定的关系。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的估值特点是平均偏高,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估值差异不大,也就是传统行业的估值偏高了。而国外成熟市场不同行业、不同板块之间的估值差异非常大。不过这两年A股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估值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这是市场越来越理性的表现。现在科创板的关注度很高,预期也很高,我认为无论是从管理层还是到市场,不妨降低一些对科创板的预期,将更有利于这个市场的发展。
在目前公布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中,绝大部分原本是冲着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是主板而去的。这也意味着,目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所谓“科创板公司”,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并不特别抢眼。投资者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一点。新的标准体系会纳入一些可能原来指标体系无法纳入的企业,这里会出现有爆发力的、具有相当成长性的企业,行业黑马,但它们一定只是科创板中间的一小部分。投资者也需要充分认识这一点,认识其中的投资风险。对于科创板企业的判断和研究难度,将远超于如今核准制下的上市企业。因为很多科创板企业,可能连专业的研究员,都未必看得懂。它的上下游也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目前对科创板的期待比较高,很有可能一部分企业在上市前的估值就已经非常充分,甚至个别企业含有泡沫。这也是投资者必须认识到的风险。
《环球财经》:您认为科创板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您谈到,A股市场的制度演变是一个不断去行政化的过程,科创板也是这样的吗?
张利国:我认为科创板成功的标志,是它能够真正改变目前A股市场价值单一的现状,能够真正引导投资资金的导向,能够不负众望地承担起中国经济转型主战场的任务。
A股市场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地向着市场化迈进、“去行政化”的过程。但是这个“去行政化”需要正确理解。我们应该减少前端的行政色彩,而事中、事后的行政监管,不仅不能去,反而要加强。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