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双11”四场直播,收获满满

“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双11”四场直播,收获满满
图为“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微直播现场之一。左:主持人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员乔友林

“1999年,有位患者在我们开展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活动中查出病灶,及时治疗并康复。接受回访时,她哭着说,她的姐姐之前得了宫颈癌,没有及时治疗而早早去世。农村的女性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健康境遇也有了很大不同。我想,到了患者女儿所在的当今时代,则可以做到不得病。”

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员乔友林最珍视的一个故事。在中国家庭报社主办、家庭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扬子江药业集团公益支持的“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微直播中,他把这个故事分享给百万网友,引起强烈反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女性是职场的精英、家庭的支柱、社会的温暖力量。健康是女性幸福生活的基石,是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不竭动力。”谈及创作本年度“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的初衷时,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这样介绍。在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下,该系列活动四期专题微直播全网首播总观看量640万人次,微博话题浏览量1390万,全网媒体传播总量破亿,发出年度女性健康科普强音。

见“微”知著,75载谱就“她健康”盛世华章

众所周知,乳腺癌、宫颈癌“两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都将“两癌”防治作为重要的内容,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策略措施,积极予以推动。“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活动即围绕“两癌”防治,倡导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医疗机构实施、企业助力、家庭参与的女性健康防线。

活动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学协会的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沈海屏、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奉朝晖、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莅临演播室,以近年来我国女性健康的巨大成就,诠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的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2009年到2023年,全国累计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和乳腺癌筛查数亿人次,及时检出了“两癌”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推动了早诊早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沈海屏说:“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和一些省会城市将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009年以来,全国妇联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合作,持续开展妇女‘两癌’健康宣教和检查工作。全国妇联还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27.5亿元,救助贫困和低收入‘两癌’返贫妇女近27.5万人。”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奉朝晖表示。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育龄群众和家庭的全国性群团组织,中国计生协近年来见证并激发了越来越强大的女性力量。“女性朋友们钻研‘健康家·味道’,晒出‘孕妈萌宝小鸟餐’,精心布置‘美丽庭院’,成为日常助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家庭的独特风景线,真正实现了女性参与、女性获益,也诠释了‘生活无小事,健康正当时’。”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说。

这些温暖的语句,听来是充满关爱的体己话,想来则是值得每一位国人自豪的健康成就: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上升至2023年的78.6岁,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500/10万降至2023年的15.1/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已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超过13亿人,90%家庭能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女性权益进步、女性力量彰显的缩影,“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在祖国75岁华诞之际举办,不仅是一次充满感怀的回首,更代表一次充满希冀的见证。

防微杜渐,权威专家科普“她健康”根本路径

健康中国,科普为先;健康科普,医者先行。“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瞄准女性健康的热点、痛点,邀请权威专家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在微直播节目中,每期有三位专家以现场或视频连线的形式参与互动,在#她健康 共未来#微博话题下,各位专家充当顾问,开展科普并给予回复。

“看到嘉宾阵容,不由得满满的安心!”这是一位网友留在弹幕的评论。活动邀请的专家,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这样的“学术大咖”,到全国科普公众先进工作者这样的“科普达人”;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驻中国国家队运动营养师这样“吃的专家”,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睡眠中心主任这样“睡的专家”;从妇产科的“新生使者”,到专攻女性肿瘤的“病魔斗士”……群贤云集,组成权威的“女性健康智囊团”,架起医者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她健康,共未来”女性健康专题系列活动:“双11”四场直播,收获满满
图为微直播现场主持人及嘉宾合影。左起:中国家庭报社执行社长、执行总编辑宦小晶,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文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产科主任医师邹丽颖

他们有的提醒女性朋友从青春期起就要注意月经、白带两大妇科疾病“晴雨表”,有的向女性朋友科普“两癌”定期筛查的重要意义,有的从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维度畅谈女性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女性健康智囊团”以不同的学科背景通力合作,结合既往临床经验,展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相关科普,引导观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倡导个人明晰健康责任、强化健康意识,特别是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意识,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进一步呼吁建立社会对女性健康的支持性环境。而这些振聋发聩的科普强音,也正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必然要求。

“女性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在首期微直播致辞中,特别强调了广大医者之于“她健康”的责任,“中国医院协会按照上级要求,在医疗卫生系统号召‘健康中国,医者先行’,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健康科普活动中来,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

具体而“微”,创新科普形式促成“共未来”美好愿景

与以往的宣传倡导行动相比,健康中国行动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推动“四个转变”的行动力:在定位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其中,健康传播工作对宣传导向、营造氛围、联合社会力量、发动全民参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活动以健康中国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引,以“微直播+微博话题互动”结合的形式,集主题创新、传播高效、媒体融合的优势于一身,一方面与当代受众接受信息的偏好深度契合,另一方面发扬了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从而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

在这之中,主办方、承办方和公益支持企业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要求,聚焦了女性这一重点人群,以重大疾病“两癌”为引,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科学诊疗提出明确建议,确保导向性;以政府部门和权威专家的政策、知识讲解,确保科普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每期微直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同时,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局限于四场科普对话,还搭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争取政产学研企各界力量的助力,创建对话合作机制,让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健康责任企业等力量为女性健康助力;另一方面节目通过抖音、快手、新浪微博、优酷、乡约中国等不同媒体平台播出,进一步触及不同人群,在发动个体参与、社会关注方面成果斐然。例如,在微直播中,广大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下相关健康问题,新浪微博话题下,不少营养师参与进来,自发开展科普。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吴菲菲吴菲菲编辑
上一篇 22/10/2024 16:39
下一篇 25/10/2024 17:53

相关推荐

  • 高速铁路:“中国速度”领跑世界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较2015年末的1.98万公里增长近1倍,稳居世界第一,“八纵八横”主骨架已搭建七成以上。 初夏时节,新建的广州白云站,2227根工程桩已经浇筑完成。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五主三辅”客站布局中的主客站之一。站场规模11台24线,以普铁为主、高铁及城际为辅…

    19/06/2021
  • 央行:加大对融资增长缓慢但金融生态逐步好转地区的融资支持

    5月28日,央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朱兆文表示,央行将稳住总量、优化结构、稳定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精准做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

    28/05/2021
  • 中央推出多项科技惠港政策

    国家科学技术部9月7日于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宣介座谈会上宣布多项新惠港措施,加强支持香港创科发展,特区政府表示欢迎。惠港措施包括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港开放、容许香港青年学者申请国家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欢迎香港科技人士和专家加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及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和奖励评审专家库、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对香港开放共享机制、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人文交流、支持香港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10/09/2021
  • 第二届世界航商大会开幕 行业关注绿色、数字化转型

    11月15日,第二届世界航商大会在香港举行。会议聚焦全球航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产业链如何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互补互利,探讨共同构建全球航运新生态。 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航运业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世界经济发展、畅通全球贸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他提出…

    15/11/2022
  • 启科量子联合中交大数据等共建“量超融合”算力枢纽中心

    量超融合算力枢纽中心将立足长三角地区,服务国家交通运输、海事、港口、航运等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并不断打造面向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智慧海事、智慧航运、智慧港口、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等一系列产品及能力。

    12/01/2024
  • 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8.45亿吨 同比增长8.9%

    记者9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8.45亿吨,同比增加1.5亿吨、增长8.9%,日均装车16.8万车,同比增加1.55万车、增长10.2%。 据国铁集团货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铁路部门抢抓煤炭运输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大力开行万吨列车,促进煤炭运量强劲增长,…

    10/07/2021
  • 9月新加坡半导体制造业产出同比下降8.4%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26日发布公告称,经初步计算,2022年9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出同比上涨0.9%,相比经重新计算8月的同比涨幅0.4%有所回升。 若剔除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则9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出同比增长2%,而前一个月下降了1.2%。 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坡制造业产出同比增长3.9%。若剔除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新加坡制造业产…

    26/10/2022
  • 印度疫情报道 到底是谁掌握着话语权?

    原标题:[深度]印度疫情报道,到底是谁掌握着话语权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环球时报记者 郝爽言 任重]编者的话: “这次房间里的坏人不是巴基斯坦……而是西方媒体。”印度“The Print”网站本月称,自第二波疫情席卷印度以来,公众对话里一直充斥着“西方媒体偏见”这几个词。一些印度学者和评论员对西方媒体铺天…

    27/05/2021
  • 印度10月份零售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8%

    11月14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10月份零售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6.8%。9月份这一数据为7.4%。尽管10月份印度通胀压力缓解明显,但仍处于印度央行6%的容忍通胀上限的上方。自今年1月起,印度零售通胀已经连续10个月高于6%。 印度10月份物价指数上涨趋缓主要是由粮食价格回落造成的。10月份,印…

    14/11/2022
  • 粤港澳大湾区首批中老国际班列始发

    12月3日下午,两趟满载货物的中老国际班列分别从深圳和广州始发,到达云南昆明后将沿着新开通的中老铁路行驶,抵达老挝万象。这两趟班列共装有107个集装箱,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批开往老挝的国际班列。 从深圳平湖南站首发的“湾区号”中老国际班列由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该班列满载35个集装箱。班列到…

    04/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