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树,根在健康之基;泱泱中华,源为万民安康。11月2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全国爱卫办、中国计生协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要求,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以“健康家庭 共建共享”为主题的2024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提升家庭健康素养水平,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连续多年出席大会,关心健康家庭建设。陈竺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亿万家庭筑就了健康中国的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贺胜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而健康家庭建设对实现全民健康意义重大。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国计生协等部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健康家庭建设的重要作用,密切协同配合,健康家庭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大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郏捷(小鹿姐姐)主持,设置了“生育友好,家添欢笑”“服务下沉,家有依靠”“素养提升,家享安康”“共同行动,家家美好”四项主要议程,分别围绕生育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康知识普及和全民宣传动员四大角度,展现2024年健康家庭建设过程中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第一板块“生育友好,家添欢笑”中,北京市房山区李姗姗一家五口来到现场,分享了在生育友好环境中的“三育”感受和三孩家庭的喜乐,李姗姗说,正是国家优生优育的政策,支持带动他们家迎来一个又一个开心宝贝,三个孩子非常融洽快乐,家庭氛围美满幸福。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副司长杨金瑞从经济、时间、服务、文化四大方面介绍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的积极进展。他表示,对标中央提出的“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的任务要求,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责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国家卫生健康委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千人口托位数4.5”的指标,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第二板块“服务下沉,家有依靠”中,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的杨如意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以及北京儿童医院风湿科副主任邓江红,讲述了从援疆筛查基层病例发现小如意异常表征,到通过分级诊疗系统上报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罕见病,并得到及时治疗的感人故事,充分诠释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给低卫生资源地区罕见病患儿带来的曙光。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家庭医生处处长徐玮就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展开论述,他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多项举措,表示将通过加强基层临床科室建设、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性、持续开展乡村两级巡诊和派驻服务,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
在大会第三板块“素养提升,家享安康”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杨爱平介绍了《中国家庭报》中国家庭健康科普专家相关情况,并公布第一批共40位专家名单。
在大会第四板块“共同行动,家家美好”中,中国计生协家庭服务部部长王丽娟,结合《家庭健康指导员宣传片》深情发言,分享了中国计生协作为党联系广大育龄群众和家庭的桥梁纽带,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成效。她表示,目前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协会牵头、家家参与、共建共享的家庭健康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健康家庭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中国计生协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深化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争取为每一个村培养至少2名家庭健康指导员,为每一个家庭培养1名“健康明白人”。
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多年来已成功举办多届,凭借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卓越的贡献,成为推动健康家庭建设的品牌盛会和权威平台。2024中国家庭健康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家庭报社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国医院协会、首都体育学院支持,通过中国家庭报直播平台、新浪微博、百度健康、优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同步直播,全网近900万人次实时观看。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计生协、全国妇联等部门有关司局和直属联系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大健康产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大会。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