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00384.HK)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绿色能源产业布局,共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中国燃气(00384.HK)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绿色能源产业布局,共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11月23日,中国燃气(00384.HK)发布公告,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碳资产管理体系及认证、碳足迹认证、燃气行业排放因子确数等方向上进行协作。

如今,“碳达峰”已然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经济增长最明确的长期战略逻辑之一,从近期国家频繁发布的各项绿色能源和碳中和的支持政策中我们得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关注双碳,并将双碳策略纳入到长期发展的规划中。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该《通知》中提出将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这其中包括“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这是新能源发展大方向上的政策指引,而具体到实操领域,有一个重要趋势尤为值得关注,是国家于数实融合及数字资产管理的强调和重视。

11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数据正在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要研究推进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畅通数据交易流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合理分配数据要素收益。

通常来说,数字化技术在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方式上具备优势,因而在对企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提升上效果显著。

联系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实现路径,涉及的相关行业领域牵扯面广、关系复杂,故确立以“碳排放”为基础的市场量化机制,特别是双碳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开展碳足迹跟踪、碳排放评估、碳交易的基础支撑工具,必然是碳目标的实现的必须产物。

可以看到,国家已支持设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上线交易,并由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未来在国家数实融合的大背景下,双碳数字化平台会是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方向和承载工具。

据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于今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并承担了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在碳排放资源的确权认证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规模和业务量最大的环境交易所之一。

不难推测,上海环交所在碳排放资源和确权认证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对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事实上,中国燃气近年来一直积极拥抱国家双碳发展机遇,大力推动自身业务的全面绿色转型,在光伏、氢能、智能电力运维、储能等诸多领域进行系统布局,同时加大数字化赋能,利用新能源发展契机形成“数字化”与“能源”的有效结合。

比如今年6月,中国燃气与隆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中燃分布式光伏、BIPV业务的推进,并在各地区进行项目的拓展和开发。

值得关注的是,“双碳监控运营平台”建设将是中国燃气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核心抓手,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化模型,促进行业碳减排效率的提高。

从行业角度分析,不同于以往的扩张模式,双碳业务数字化平台系统是数实融合时代的能源基础设施,可以为企业带来获取投资低碳项目和委托碳交易等配套服务机会。

或许正是认识到双碳业务数字化平台系统背后巨大的潜在机遇,中国燃气已经围绕如何利用双碳数字平台,在新能源项目获取和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等方向开拓业务有着系统性思考。

在项目获取上,中国燃气计划通过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统筹布局城市可再生能源,获取光伏电站、风电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机会,获取EPC、投资运营、指标挖掘与交易等多维收益。同时将双碳数字化平台能力对外进行服务输出,获取运维收益和企业节能收益分享。

更为重要的是,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自身开展多维度、全方面的数字化认知,并提供包括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现状分析、碳减排路径措施规划等内容的“碳资产”管理服务。中国燃气期望通过双控双碳数字化平台对行业的赋能,成为碳中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进而可以在受托代理碳交易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成长和完善,碳中和相关的解决方案需求必定是快速提高的。

当下来看中国燃气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其已经在内部组织体系的运营提效上得到体现。

通过融合先进的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性的提供管网及附属设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居民和工商福用户负荷预测、管网输配平衡实时管理等智慧化应用,对城市燃气、LPG、暖居业务的源、网、端全场景、全业态实现实时高效的智慧化管理。

而在外部更广泛的连接,将是中国燃气发展双碳数字化平台的竞争优势。

依托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及庞大的燃气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基础,中国燃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互联网最新技术,全力发展能源双碳数字化平台,搭建实时化、信息化智能监测系统,解决碳管理、能耗监测等核心难点,并通过精准、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区域内的决策分析和督办协同,进而为客户提供低碳能源服务。

在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燃气与上海环交所的合作,有望推动其双碳数字化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提高。

首先,中燃在全国各地与很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关系,利用环交所拥有认证资格和体系,中燃可以为当地政府及企业搭建碳管理体系,并做好碳管理体系认定工作。这将有利于中燃构建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和在下游客户碳资产的开发和管理。

其次,中燃与上海环交所合作发起燃气行业碳中和研究院,构建燃气产业链碳排放数据库,也可彰显并巩固中燃的行业龙头地位,同时为中燃自身的碳减排方案和路线图提供培训及数据支持,能够助力中燃在碳达峰的过程中更加全面推动其各项业务开展。

此外,上海环交所的碳交易服务、绿色金融服务也可为中燃的双碳数字平台延伸变现通道。例如对于中燃双碳数字化平台服务的用户,中国燃气可联合上海环交所为其提供碳足迹核查、碳中和咨询、碳资产管理及碳交易代理等服务。

因此综合来看,中国燃气与上海环交所的合作具有双赢基因。

上海环交所独有的碳资产确权认证能力,可帮助中国燃气丰富其双碳平台的服务产品矩阵,在行业内建立提前卡位优势;同时中国燃气全国化的销售网络和庞大客户资源,也意味着其双碳平台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大数据积累,中燃可以实现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助推中燃商业价值的持续升级。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26/11/2021 10:30
下一篇 27/11/2021 09:43

相关推荐

  • 6月份多项金融数据超预期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1年上半年金融数据及社融增量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12万亿元,同比多增3086亿元。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12万亿元,超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

    10/07/2021
  • 拜登考虑向中国稀土加征关税 影响有多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乔·拜登(Joe Biden)政府正考虑进行一项调查,以确定进口主要产自中国的稀土磁铁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是的话,就有理由对该商品加征关税。白宫方面表示,美国商务部将审核是否要调查钕磁铁,这种材料被用于制造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多种产品。 据官方6月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份我国稀土…

    10/06/2021
  • 政企携手保冬供 河北老百姓这个冬天不再冷了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在召开的2023~2024年采暖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会议中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重要的政治任务。 华北地区采暖季即将来临,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农村气代煤用户冬季用气保障始终牵动着河北省各级政府及各大燃气企业的心。 10月7日,河北省省长王正…

    01/11/2023
  •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解读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

    2021年1月26日,商务部王文涛部长与新西兰贸易和出口增长部长奥康纳分别代表两国政府,通过视频方式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以下简称《升级议定书》)。为了让公众和企业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升级议定书》内容,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

    30/01/2021
  • “积非成是”的气价倒挂如何解决?燃气市场化呼声渐起

    市场观点认为,农村地区不存在大量工商业用户,现行夏冬季气量比存在不足,应因地制宜。“煤改气”保供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上下游应通力配合。若双方各执一词,只顾自身利益,不谋解决之道,则会一损俱损。同时,农村“煤改气”保量保价供应政策在北方地区一直没能全面落地,亟待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厘清上下游在执行中的责任主体和履行边界。

    23/10/2022
  • 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6个首次

    在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圆满实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国家航天局6月12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天问一号任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许洪亮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

    12/06/2021
  • 共建、共治、共享 ——第三次分配与城乡互助合作保险生态圈新范式[全文]

    “社会”和“契约”本义都包含了平等自愿、民主管理、共同利益、权利义务、互相依赖、互助合作等内容。政府层面的政策制度等“契约”,具有强制性、公益性、公共品特点;市场层面的契约以合同为代表,具有市场化、营利性、私有品特点;社会组织的契约,具有人合性、非营利、准公共品特点。

    金融活,经济活。互助合作组织作为公益金融的重要组织形式,将登上股份制商业金融一支独大的历史舞台,作为普惠金融的核心力量之一,服务国家治理。包括持牌互助保险组织、持牌互助储蓄银行、持牌互助(共有)公募基金,及公益信托等。“普惠金融”非仅过往的银行业小微贷和国开行政策贷等。

    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社会第三方力量的创新,“共建、共治、共享”城乡互助共有组织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突破现有政府和市场利益格局,通过社会组织创新的“人合”,实现社会成员的“连结与团结”,化解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带来的挑战性,拉平城乡、阶层、地域、部门发展差距,长期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升社会治理效率,打造产融互补融合创新绿色产业生态圈。

    互助保险组织会员与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将民间范式的中华互助传统与公益慈善相结合,通过公益金融融合创新,践行十九大报告里的“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于城乡社会广泛成员的“智慧互助保险—健康—医疗—养老”绿色产融结合生态圈,是老龄化社会长寿时代内循环主体的发展核心。建立并行不悖的“互助合作共赢共享+慈善公益济贫扶贫”长效机制,通过互助产融生态圈融合创新,形成经济社会中枢驱动力量,进而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属性,发挥互助组织覆盖社会成员普惠属性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属性,是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的肯綮关键——《共建、共治、共享——第三次分配与城乡互助合作保险生态圈新范式》/作者:闫安

    26/10/2021
  • 德国宝马通过中欧班列对华整车出口最大单落地成都青白江

    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久物流”)已中标德国宝马整车进口物流项目“丝绸之路2021-2024”,将与德国宝马签署为期三年的整车运输合同。 “丝绸之路2021-2024”项目为长久物流与德国宝马总部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是成都青白江长久汽车进出口产业中心项目落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后结出的首批硕果,也是目前德国…

    01/06/2021
  • 第二届北京足球高尔夫超级联赛第一站比赛顺利结束

    2021年6月5日,由中国足球高尔夫国家队成员许小龙先生打造、《环球财经》杂志协办的第二届北京足球高尔夫超级联赛第一站比赛顺利结束。本次联赛总计九站,每站赛事两轮。第一轮为个人比杆赛,第二轮为欢乐赛。 足球高尔夫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简单地说就是在高尔夫球的场地上利用高尔夫球的规则,用双腿代替球杆将足球踢入洞杯。第一届…

    07/06/2021
  • Mr.Hussam Uddin Sabiri: the Bilateral Dept&Cooperation of Mineral Products Enjoys Broad Prospect

    Last Wednesday, the financial and administration deputy minister of Mines and Petroleum of the 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 Mr. Hussam Uddin Sabiri has accep…

    28/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