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呼和浩特中燃生产运行部抢险中心(下称“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榜上有名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这是继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级、呼和浩特市级“青年文明号”后,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今年获得的第三个荣誉称号,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也成为了内蒙古住建系统获得该项殊荣的唯一一家单位。

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此次命名表彰由共青团中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经综合考察、逐级推报、集中审核、社会公示等程序评选产生。这些集体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职业技能强、工作作风实、岗位业绩佳,在政务服务、商业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窗口岗位、一线单位、服务平台上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文明风采,吹响了“青年文明号·青春心向党”的响亮口号。

据了解,青年文明号活动自1994年启动实施,是面向职业青年群体,以“敬业、协作、创优、奉献”为理念,弘扬职业文明、培育先进集体和优秀人才,具有群众性、实践性、品牌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荣誉背后的汗水和坚持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共有员工111名,其中党员26名,团员青年47名,抢险队61名队员中更是有45名青年员工。作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先头部队,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带头冲到哪里,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响应,将险情处理在萌芽阶段。在管理模式上更是采用以“熟练技术人员带班子”的模式,委以业务骨干担任班组长,岗前开展“理论+实践”培训,在稳步推进抢险工作的同时,还逐渐锻炼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支骁勇的队伍以思想先进、作风优良、吃苦耐劳、能打硬仗“著称”,他们在工作中成绩优异,注重安全敢拼敢干,在城镇燃气泄漏、着火、爆炸等事故救援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创新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呼和浩特中燃前身是呼和浩特市煤气有限责任公司,自2007年加入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燃气”)。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燃气在其原有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转换与赋能,灵活引入市场机制,致力于打造一个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此次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就体现了老国企改制的良好效果。自改制以来,呼和浩特中燃管理体制更灵活、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创新意识也更足,公司整体风貌变化巨大。

以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主任冀少飞和副主任李占峰等人为例,他们多年来扎根于燃气抢险一线,在工作中勤于思考,立足岗位,从实际生产经验出发,以生产问题为导向研发了一系列实用型专利技术,部分已经取得国家专利。电动开孔机、小管径开孔器、抢险车电瓶外接照明和压力监控报警器、PE管过寒作业保温装置等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的同时,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创建“最强党支部”扛起最强担当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有一种不懈的力量。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和青年员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工作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集体。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离不开广大员工团结一致、夜以继日的辛劳付出。不论面临多么艰巨多么严峻的挑战,抢险中心始终保持着“党员带头树模范、青年义务做先锋”的优良作风,在各项任务中凝聚起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强大合力,始终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磨砺出新时代呼和浩特中燃最强党支部、最强青年团队。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心全员踊跃报名,主动加入公司生产应急突击队,在危急时刻逆行向前,24小时坚守在燃气保供、守护民生的最前线,为公司乃至呼市的燃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担当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默默的坚守与奉献。呼和浩特中燃抢险中心不仅要完成市区燃气输配系统的带气接点、改造、置换、抢险抢修工作,还要负责老旧管网的改造接点工作以及燃气事故的抢险维修工作。近年来,伴随着呼和浩特市地铁工程、城市快速路工程等市政工程全面开工,城镇燃气管网改迁和老旧管网改造工作任务集中繁重,抢险中心积极组织,有序安排,2021年累计完成8865次生产任务,其中市政庭院抢险抢修306次,接点、断点、置换通气1252次,入户安检抢修6785次,改造老旧管网23.8公里,用户回访满意率100%……在切实将“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的同时,这支青年队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了过硬本领,磨砺了责任担当。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26/12/2021 11:36
下一篇 28/12/2021 20:33

相关推荐

  • 2022年我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月6日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说,2022年水利重点工作之一是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国家水网建设,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 2021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76亿元。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67项,累计开工62项。(新华网/记者:刘诗平) …

    06/01/2022
  • 国家卫健委:安徽辽宁病例病毒基因序列相同

    5月20日,针对近日安徽、辽宁出现的聚集性疫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安徽和辽宁的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是同一个传播链。 “目前溯源工作正在调查当中。”吴尊友说,我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也就是说,本轮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污染的物品,结合双抗体检查与两…

    20/05/2021
  • 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与美国差距缩小

    新华社伦敦5月26日消息,新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21中国自然指数”展示了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产出情况,其中数据显示中国在高质量科研产出方面正与美国缩小差距。 从自然指数追踪的4大学科科研产出来看,2018年中国在化学领域的贡献份额已超过美国;除生命科学之外,中国在地球及环境科学和物理学这两个领域也已接…

    27/05/2021
  • 传承中华文化 聚焦科技强国 甘肃会宁县、新疆吉木乃县“申万宏源班”学子北京研学公益活动顺利举行

    中华文化,作为民族之魂与历史之根,不仅是文明的基石,更深深凝聚着人心,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中华文化与科技强国相结合,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科技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动力,文化则赋予科技以灵魂和方向,共同推动国家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7/08/2024
  • 广州白云机场:14天内有东莞旅居史的旅客须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机

    中新网广州12月14日电 (记者 郭军)广州白云机场14日通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14日6时起,所有从广州白云机场乘机出发的旅客,在测温和查验健康码的基础上,须查验行程码。如行程记录显示有14天内东莞(全域)旅居史的旅客,须另行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将无法登机。(完)

    14/12/2021
  • 中国首次发布出口管制的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29日发布《中国的出口管制》白皮书。 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出口管制的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完善出口管制治理的立场、制度和实践,阐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主张和行动。 白皮书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世界和平面…

    30/12/2021
  • 印度疫情报道 到底是谁掌握着话语权?

    原标题:[深度]印度疫情报道,到底是谁掌握着话语权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环球时报记者 郝爽言 任重]编者的话: “这次房间里的坏人不是巴基斯坦……而是西方媒体。”印度“The Print”网站本月称,自第二波疫情席卷印度以来,公众对话里一直充斥着“西方媒体偏见”这几个词。一些印度学者和评论员对西方媒体铺天…

    27/05/2021
  • 政企携手破局 河北省大规模签订气代煤冬季保供协议

    近年来,华北气代煤地区冬季“非资源短缺型气荒”问题一直反复出现,令人忧心。从年头到年尾,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各方一直都在努力解决。在今年采暖季(以下通指:2023年11月-2024年3月)即将到来之际,在河北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河北各级地方政府和上百家燃气企业携手合作,共同破解“非资源短缺型气荒”,解决气代煤地…

    19/10/2023
  •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西赣州成立。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新华社南昌12月23日电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23日在江西赣州成立。 据了解,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等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

    24/12/2021
  • “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走进浙江海宁 探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4月1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闭门研讨会在浙江海宁成功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ZAFT)联合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承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浙江求是创新研究…

    13/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