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小程序购买杂志
本文刊发于《环球财经》2022年11月刊
导读 农村劳动力整体外流的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会倒逼我们推动农地流转,为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奠定基础。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不但会提升农业的效率,还会让那些拥有较好知识储备的年轻人回到农业、回到农村,推动农业真正走上高科技发展之路。
事后看,2015年也许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突破六亿吨大关仅仅三年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就历史性地突破了6.5亿吨的大关,中国的人均粮食拥有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同时,中国农业也进入了追求发展质量与解决长期问题的不同发展区间。
未来几年,粮食的紧平衡局面不会消失
《环球财经》:过去这些年,农业被舆论真正关注的时候并不多,这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持续下降有一定关系,但更与我国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有关系。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在2018年还有一次规模不小的减产。那么,您怎样看待未来几年的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的核心挑战
我国种子市场确有被外资渗透的风险
《环球财经》:与资源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业科技,我们在种子领域的被动程度几乎和芯片有的一比。我们有大量的农业企业,也有很好的农业科研体系,怎样让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是我们面对的重要挑战。对这个挑战,您有怎样的见解和建议呢?
农村劳动力整体外流的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环球财经》:您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关键因素——农民,农民的行为决策对我们推动很多改革都有重要意义。在农民问题上,我们同时面临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老龄化,另一方面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短缺,您怎样看待这个同样很棘手的挑战?
长按小程序码购买本期杂志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