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22财年预算规模再创新高

新华社东京12月24日电(记者刘春燕)日本政府内阁会议24日通过总规模为约107.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4日元)的2022财年财政预算案。这也使日本财政预算连续十年创新高。

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文件,截至2023年3月底的2022财年预算比上财年增加约1万亿日元。其中社保相关开支增加4393亿日元,是财政开支的最大增项。为防范新冠疫情扩大,政府预留5万亿日元用于应对新冠疫情。此外,社保、国防、科技振兴费等预算均为历史最高。

根据预测,日本2022财年税收收入预计为65.2万亿日元。为弥补收支缺口,政府拟新发36.9万亿日元国债。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新财年预算着眼振兴科技和经济安全保障,同时提高护士及保育员等人群的工资。

日本政府将在明年年初向国会提交这份预算案。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管理员
上一篇 26/12/2021 11:18
下一篇 27/12/2021 10:13

相关推荐

  • 京津冀遭遇罕见暴雨洪涝灾害 中国燃气闻汛而动全力抢险

    7月31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华北暴雨红色预警,这是3天内的第7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气象部门预计,京津冀地区的强降雨持续时间将达70小时左右。受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影响,北京、河北、天津、山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遭害,多地的公路被冲毁、房屋倒塌、通讯设施损毁、燃气管道被冲断。华北汛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中国燃气集团迅…

    02/08/2023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携手国际金融论坛(IFF)共筑绿色未来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携手国际金融论坛(IFF)共筑绿色未来 ——国际金融论坛(IFF)能源转型与发展报告会暨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7月11日,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与国际金融论坛(IFF)共同举办的能源转型与发展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宣布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全球能源界与金融界携手合…

    11/07/2024
  • 中国首次发布出口管制的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29日发布《中国的出口管制》白皮书。 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出口管制的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完善出口管制治理的立场、制度和实践,阐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主张和行动。 白皮书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世界和平面…

    30/12/2021
  • 2005—2019年间地球热量失衡致变暖加速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消息,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2005年至2019年间,地球热量失衡,“困住”的热量大约增加了一倍,导致海洋、空气和陆地更加迅速地变暖。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地球上生命能够存在,取决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太阳光进入…

    23/06/2021
  • 上海:加强资本市场对接工业软件企业 大力支持科创板上市

    【上海:加强资本市场对接工业软件企业 大力支持科创板上市】《上海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推动央企、地方国资和大型制造业企业等剥离核心技术公司,围绕行业需求专门成立独立的工业软件公司。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等,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各类基金重点投资工业软件企业,加强资本市场对接工业软件企业,大力支持工业软件企业科创板上市。

    10/09/2021
  • 以新提质 向新而行,北京首届新材料产业发展年会在北京房山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日-5日,第六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在北京房山举办。

    05/06/2024
  • 承诺积极践行OGMP甲烷减排,中国燃气出席第四届中国甲烷论坛

    6月29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美国环保协会(EDF)北京代表处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甲烷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邀请三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围绕推动甲烷控排进程及甲烷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构建进行主旨报告与讨论分享。中国燃气集团工程运营部总经理助理、设计院总工程师钱文斌作为代表受邀…

    03/07/2024
  • 广州白云机场:14天内有东莞旅居史的旅客须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机

    中新网广州12月14日电 (记者 郭军)广州白云机场14日通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14日6时起,所有从广州白云机场乘机出发的旅客,在测温和查验健康码的基础上,须查验行程码。如行程记录显示有14天内东莞(全域)旅居史的旅客,须另行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将无法登机。(完)

    14/12/2021
  • 探秘宇宙 发现星河之美——第四届京津冀中小学生天文艺术节拉开帷幕

    京津冀中小学生天文艺术节是面向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中小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根据这一精神,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关注天文科学,促进天文科普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展现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之美,弘扬科学…

    13/09/2023
  • 退却的大象与进击的野猪:当下我们如何与自然共生?

    四千年前,大象活动的范围最北可到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吕氏春秋》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可见当时中原地区还生活着众多大象。如今河南省的简称“豫”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於物”。大象是瑞兽,因此“豫”字也有安乐祥和之意。

    中国古代经历过几次显著的气候变冷时期,这是导致大象南迁的自然因素。但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大象的退却》一书中指出,即便在气候回暖的时期,中国的大象种群也没有恢复,“最明显的解释即是,大象在与人类持久争战之后败阵下来。可以说,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退却的模式,反过来即是中国人定居的扩散与强化的反映。这表明,中国的农夫和大象无法共处。”

    在古代中国以农耕为主的经济体系中,森林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相反,栖息其中的野生动物还经常为害人类。《诗经·大雅》记载了周朝的创业者们砍伐山林的丰功伟绩:“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孟子》也记载,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悅”。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大象一路南迁。到唐宋时期,大象的主要活动区域已局限于岭南一带。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公元962年),广东东莞的野象群经常损坏农田,于是官府出动军队围剿野象,并将象骨埋在一起,在其上建造石塔以示镇压,这便是如今东莞历史最悠久的文物之一“镇象塔”。南宋大儒朱熹在担任漳州知府时曾专门设立奖金,用于鼓励当地人捕杀野象,“如有人户杀得象者前来请赏,即时支给”。

    宋元之际,大象的栖息地进一步退至雷州、钦州等岭南西部地区。随着明清小冰期的到来,它们在珠江流域彻底消失,最终退缩至云南一隅。可以说,大象退却的历史就是农耕文明进攻的历史。

    09/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