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赵平先生

文教融合,核心就是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思想进学校。海纳百川,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去建设教育强国这样的未来。

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赵平先生
本文刊发于《环球财经》2023年12月刊-封面文章·作者:林鹰

1964年,著名作词家阎肃为歌剧《江姐》创作主题歌,他和曲作者先后八易其稿,最终以一曲方整而婉转的《红梅赞》,致敬了长眠于重庆的著名革命女烈士——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江竹筠。

在这首歌诞生的41年后,2005年,经征得阎肃老师的同意,赵平和时任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的刘希娅,把歌中最为耳熟能详的一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糅合进了谢家湾小学校歌之中。从此,这句歌词,从原初对英雄的礼赞,到结合“每个孩子都是朵朵梅花”的谢家湾小学以社会化与人本化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不仅成为该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更如刘希娅所说:“籍此推动了我校育人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赵平,作为在重庆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深耕廿载,与重庆多所学校一起,把以“文教融合”为目标的对未来教育的构想,通过对学校价值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重构,辅之以视觉、音乐、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一一落地。

文化是贯通历史,教育是直面当下,目标是建构未来。《环球财经》和赵平的对话,就从“文教融合”谈起。

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赵平先生
赵平

文教融合

《环球财经》:在谢家湾学校采访期间,“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文字和视觉形象体现无处不在,因为这句歌词太深入人心,因此,也带动了听觉的感知,仿佛这首歌无处不响起。从我个人的理解而言,这句歌词本来是对江姐的英雄礼赞,但作为谢家湾学校的主题文化,又蕴含了对每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关切,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普适和个性。这种把历史和当下巧妙的穿切、融合,也体现在您作为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的其他学校中,比如将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的前身——张家花园中心国民学校仅存的一张照片,通过雕塑的形式还原等等方式。当然,最令人惊艳的是,渝中区人和街小学还是全国惟一一所有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基地的学校。据我们所知,您在促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人和街小学的战略合作之前,曾经在河南安阳殷墟待了半年之久。教育部语用司彭兴颀副司长在人和街小学考察讲话时也提到:“很赞同肖(方明)校长提到的‘培养学生爱国首先要从爱文化开始,爱文化先从爱文字开始’。”在和您接触的过程中,您反复提到的未来教育方向,就是“文教融合”,请问您是否可以展开谈谈?

赵平:教育是人文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学问。什么是人文化?就是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思想都要进学校;什么是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个性化?就是2000多年前我们老祖宗说的“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要受到同等的对待,每个人的个性要发挥作用。

很多人经常说“中国教育出了问题”,可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很少人能说清楚,最后把板子都打到应试教育身上,整天折腾老师、家长和孩子。在我看来,中国教育的问题首先出在机制上,我们的教育部和文化部是两大体系、两个机制,各行其是。在这个机制下,一位文化名人,当他走出学校的那一刻,就和教育系统没有关系了,而是隶属于文化系统。举个例子,一所学校想请莫言去讲课,体系内并没有畅通的渠道,只能依靠私人关系,结果是把一件正常的好事庸俗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在于“文教融合”,也就是前面说的,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思想要进学校。在发达国家,社会机构会给文化艺术名流界定一个责任,几乎像立法一样,你每年必须拿出多少时间去做公益。比如著名的美国著名电影学院,再大腕的电影演员,每年也必须抽出时间,公益参与学生创作、毕业设计等。

如果给教育行业一个定位,那么,我的定义是: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只有文化事业,没有文化产业。把文化当产业,是搞不好教育的。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文化有其逻辑和审美的高度。很多人也很有文化,但是没有审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5老爷子就说过:如果教育缺失了美,那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赵平先生

破“墙”而出

《环球财经》:关于审美这一点,我们无论是在谢家湾学校还是在人和街小学几所学校的参观中,感受非常明显,那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课堂和课间、整体和细节,几乎是所能想到的360度立体呈现出来的,包括提到的历史和当下、以及对未来教育畅想的交织。这一点是让感受非常明显的体验。我们注意到,您对自己的职业定义是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这让我们很好奇,请问这个职业的内涵是什么?

赵平(笑):这个行业或者职业,大概算是首创,你们去看职业分类,肯定找不到这么一个头衔。其实,它就是从“文教融合”的理念发展而来的。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是缺失的,在国际标准上,教育通常是由社会学家来担纲的,首先是哲学,其次是社会学,然后才是教育学,比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首先是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管理学科就是学习教育的国际化标准,也就是要想成一名教育家,必须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的逻辑去学习。

我们现行的教育管理学是什么呢?通常把它叫作“校园文化”,很多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画些画儿作为装饰,这是一种很低端的认知。我绝对不提“校园文化”,而是提“学校文化”,区别就在于,校园文化有强烈的“围墙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禅宗文化,主张“普渡众生”,整个宇宙都是无常,如果校园画地为牢,又怎么可能实现刚才所说的“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思想都要进学校”?

我作为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首先想要实现的就是打破这个“墙”。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解决手段其实就是“六化”,第一,观念要人文化、社会化。解决观念问题就需要依靠人文化和社会化,必须打破墙的界限,我们天天做规划都是围墙,现在我需要试图打破学校的围墙,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技术手段要国际化、科学化;第三,教育方法人性化、个性化。

我用这“六化”,来解决教育管理学的七个层级问题。这七个层级分别是:

一是教育战略,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是教育理念,也就是办学思想体系。三是行为文化,实际是制度文化,制度不是法律,我们的教育制度有越界性,教育部自上而下的几十条几百款制度,几乎和法律是平级的,导致在认知上、管理上有一些混淆的东西,包括如《义务教育法》里的一些强规,也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四是信息化智能,现在我把它定位到人工智能,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这个时代了。五是教学科研与教育教学,六是视听文化,如校徽和校歌,七是公共关系。

我见过一些学校,仅靠公共关系尤其是校长的私人关系,就成为了“名校”,这不是我说的公共关系。我说的公共关系指的是建立有人文思想的、良性的、科学的公共关系体系,它只有把前六项执行好,才能形成良性关系。所谓名校,就是在具有人文思想的、科学的、良性的公共关系这个层面不断地去升值。

那么,我这个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做什么呢?就是从文化、品牌、规划、建筑装修、环境、设备设施一直到使用、到课程这么一个逻辑去实施,学校的空间都是课程配套。我是结果倒推,先做战略,做品牌,做课程,完了再倒推回校园空间、功能该如何设置。

管理学上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制度,一个叫管理。这两个词都是从西方引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消化西方的现代社会学一些概念后翻译的汉字,我们约定俗成就这么用了。但我认为,翻译成“度制”和“理管”才更为准确。

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赵平先生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天地人和街小学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功在未来

《环球财经》:拆解“学校文化战略管理顾问”这个词,会发现,刚才我们依次谈了学校、文化、战略和管理,那么现在谈谈顾问,我们看到,在您参与“顾问”的小学里,不仅有陶瓷博物馆、有现在留下影像,未来可以“穿梭”的时光邮局,还有攀岩等极限运动设施,社会、家长和孩子们对这些是如何评价的呢?您怎么看待这些设施对孩子们的影响?

赵平:教育的任务就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没有什么标准,说(这些)什么是对孩子好,什么对孩子不好。那都是18年、20年后甚至40年后才能看出效果的。你让我今天说好还是不好,没法评价。只能说,我们用我们今天成年人的知识结构和眼光,来判断这些措施对孩子的未来好还是不好。

比如孩子学了个陶艺,将来就能靠这吃饭吗?不见得。孩子们掌握的知识点,是一个网状的海绵体,将来可以吸引所谓现在以为的个性化的东西体现出来。这都不是靠短期可以评价的。

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一样。10年前教育部曾经推出过一个绩效考核,类似于传统的工业化计件制的,实行了一段时间,大家觉得别扭,老师有抵触心理,这样的评价机制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你我瞬间能解决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处于极度的清醒,得清楚什么是对,这就是基础定义的一个界定。而不是学识(教师资格证)、体能和经验(教龄有多长)。以一个老师的体能来衡量的话,他能照顾的一个班的学生是25~38人,剩下的就是被他忽略的。60多平方米的一间普通教室,合理的情况下,是21个孩子左右,如果塞进去45~50个孩子,就注定有孩子会被老师忽略,这不是老师的品德问题,而是科学的体能评估得出的答案。

《环球财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反思教育》报告中所说:“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共同承担责任。”感觉这个目标,和您现在所做的工作,刚才所谈到的七个层级和“六化”,是一致的。

赵平:教育缺乏文化,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核心问题。文教融合,核心就是古今中外人类的优秀思想进学校。海纳百川,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去建设教育强国这样的未来。

·对于来源于《环球财经》杂志的内容,《环球财经》杂志社保留对相关内容的全部权利。

·对标明来源的其他媒体信息,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gfmagazine的头像gfmagazine
上一篇 05/01/2025 11:01
下一篇 08/01/2025 00:34

相关推荐